当前版: A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寒假里用摄像头“盯娃”妥吗

  受疫情影响,寒假时间提前,“神兽”陆续归笼。在没有冬令营的这个寒假,许多孩子宅在家里与摄像头为伴。用摄像头监管孩子学习和生活,把娃“盯”起来,到底妥不妥?

  家长的确有苦衷:疫情当前,不敢放娃出笼,为了兼顾工作,不得不安排电子眼远程带娃,这主要也是出于安全和监督作业考虑。总之一句话:“为娃好”。

  但真的如此吗?

  先从安全角度看。不能面对面陪娃、只能屏对屏盯娃的家长,即便是人在公司心在家,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忙工作,只能忙里抽闲瞄一眼监控录像。在危险发生时——如孩子为陌生人开门、打开窗户向外探时——有多大可能“碰巧”看到,又有多大可能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开摄像头链接的声控,喝止孩子的危险动作?

  再从监督作业角度看。且不说在家长眼皮子底下做小动作只是调皮孩子的“入门级特长”,相信懂的家长(曾经的孩子)会露出会心一笑,单从学习习惯养成这方面考虑,依赖监督就不是最优解,自律才是。

  更进一步,用或不用摄像头,都是家长给孩子示范的一节“尊重课”。如果它本身的打开或关掉都掌握在孩子手里,那么这件事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它的存在价值,就是为了剥夺孩子“无所事事的权利”,甚至以此宣誓“家长权威”,那么这节“尊重课”有多生动,就有多失败。

  摄像头是一面“镜子”,亲子关系中互相信任的培养,孩子处于窥视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乃至子女与父母之间抵达彼此的过程,都可能在这面镜子中照出一些问题。它可能不会直接产生什么重大的压力,也可能成为压垮亲子关系某根神经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一个爆发点。

  在这件事上,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或许根本不是侵犯了什么隐私权,而是“你,不懂我。”

  无论什么原因,当家长打开摄像头,并未看到他想看到的景象时,这个寒假可能真就有点冷了。

  (丁一)

 
     标题导航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第A4版:评论
   第A5版:疫线366
   第A6版:疫线366
   第A7版:疫线366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文化·每日闲情
   第A12版:湾区
   第A13版:身边纸
   第A14版:生活周刊·揾食
   第A15版:汽车
   第A16版:地产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FSA14版:荟生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点燃发展新引擎 长风破浪开新局
年度榜样,时代标杆
美丽广州
十年了,微信改变了什么?
把“追杀差评”的劲用在服务上
寒假里用摄像头“盯娃”妥吗
“工业医生”为中小企业纾困
新消费要抓住年轻人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