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中学正式揭牌成立。为实现广州中学高起点、高起步开办,天河区将广州市最优质的区属公办完全中学——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整体并入广州中学,作为广州中学的办学基础。一开办就风华正茂的广州中学,承载了许多人对于优质教育、未来教育的期盼。三年来,作为天河区属龙头学校,广州中学在智慧校园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都卓有成效。
日前,广州中学党委书记、执行校长彭建平接受了广州日报记者的专访,讲述广州中学如何走出一条“通向未来”的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庄小龙
广州日报:揭牌成立三年来,您认为学校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彭建平:第一是我们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实现现代化教学所需要的设施装配标准高。学校的智慧课室、创新实验室、纳米黑板等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变革的各种创新实验场所俱全,政府还分期投入总计超过一个亿打造数字校园建设,包括区级智慧大数据平台,并围绕该核心,打造省内先进、完备、高端的智慧学习硬件环境和智慧管理应用软件等,助力学校以信息化加快学校办学现代化,实现育人方式转变的突破。
第二个显著变化是综合办学质量越来越优。广州中学近年来加快了管理方式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以创建智慧课堂为突破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近年高考高优率始终保持着较大上升的趋势,2020年原211高校录取率超过36%,985高校录取率接近17%。初中也有超过70%的毕业生能上示范性高中。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学校是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一大批学生在省级以上的五大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在不同的领域自我绽放。
第三是广州中学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打造的四张名片:追梦行动、教师发展、智慧课堂、数字校园,为学校品牌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影响力已经向省外辐射。
广州日报:学校为什么要投入重金做数字校园建设?目前效果如何?
彭建平:我校的办学目标是“办一所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的现代化学校”。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就可以教学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我们要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加工分类的能力。因此,我们从软硬件方面全方位打造数字校园,让校园管理和课堂教学更具智慧,包括纳米黑板、交互式学习平台、网络数据中心、学习轨迹数据库等等,让师生们身处在一个具有现代化办学条件的信息环境中。
广州中学的智慧课堂是很有特点的。以一节语文课为例,上课前,老师会把相关的小视频、文献资料等等以资源包的形式发送给同学们,并提出自主学习问题,同学们在预习中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通过平板发送给老师,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二次备课。课堂不是老师“一言堂”,而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老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及时检测,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即时反馈,从而展开更深入的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都通过PAD存储在了数据库里,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都可以调取出来,巩固复习的时候就有重点了。
经过几年的实践,师生们都具备了比较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去年疫情期间的线上教育,师生们都非常适应,教学、教研、测试,作业批改、选修课等都能完全融合线上线下。未来,天河区的学校数据中心也将放在广州中学,实现教育资源的互利共享。
广州日报:在现阶段,升学率始终是老百姓对于一所学校的重要期待。如何在破解“唯分数论”的同时,回应老百姓的期待?
彭建平: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完全不研究分数,但学校不能把教育教学活动都归结为分数这一个指向。每所学校,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办学质量观。首先,质量不是分数。第二,追求质量不是追求分数。第三,追求质量的过程,要更加符合人性,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教育本质。我们一直认为学校的质量,除了知识学习,还有学生生命成长质量。譬如举办艺术节,如果认为跟中考高考没啥关系就随便走过场,就没有意识到艺术和体育都是孩子生命成长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们对学生有三个层次的理解,第一个层次学生是学会生存知识本领的人。第二个层次学生是学会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人。第三个层次学生是学会如何让生命有意义、有价值的人,学校现在做的就是为他们种下善良、正直、向上的种子。最近,学生的“校园民主建设评议团”组织开展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调查研究,学生们就学校的建设、食堂菜式、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收集了许多意见,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形成了改进方案。同学们在向管理团队反馈时侃侃而谈。这其实就是责任感的萌芽。学校应通过课程的优化,开设更多的选修课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譬如第三学期课程、生涯发展课程、特色课程,就是这样的实践。
广州日报:作为一所“从内到外”的崭新的“未来学校”,是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教师队伍的?
彭建平:未来的学校更加关注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个性化的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和学生终身学习的自主驱动的能力培养。教学场域如实验室、教室、图书馆不再区分严格,学校也将从培养有个性的人的角度,更加全面丰富地设置不同的课程。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所以,未来学校的老师,也一定是终身学习的探究者。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教师知识结构综合化程度要更高,有更多跨界、融合的知识。未来老师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研究能力、开发新的课程、探索新领域的能力都是要比较高的。未来教师不仅师德高尚,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还要有对美的追求,有人格魅力,能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能和学生一样充满好奇心。我经常和学生聊篮球,我会专门去研究一些不太出名的球员,学生常常惊讶地说:“校长你还知道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广州日报:关于学校未来几年的发展,您最迫切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彭建平:第一是加大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力度,从2020学年我校启动了“第一工程”发展教师的再造力提升项目,建立一支更加强大、更加敬业、更加热爱教育的教师队伍。第二是进一步加快凤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建设更加现代化的凤凰校区,加快广州中学四个校区的改造提升工程,让广州中学的整体办学条件达到广州一流水准。第三是创新管理,加快创新育人模式变革,希望在创新拔尖人才方面上有更出色的成绩。2018年,我校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获得了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们将通过持续的探索实践,创建普通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