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召开文化强市建设推进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部署和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要求,部署“十四五”时期和面向2035年文化建设发展工作。市委党校把“推进广州建设文化强市”作为教学科研咨询工作的主线,组织全校教研骨干和在校学员深入一线调查,进行交流研讨,推出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推动广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第93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研究报告。执笔人:柯志骋;指导老师:李仁武
广州要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名城,迫切需要以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文化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此,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视角,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促进多元文化深度融合,塑造城市文旅IP。一要重视对广州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主动识别与深度挖掘。如“迎春花市”自清朝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广州市民对于农历新年的共同记忆和少数能够代际传递的历史文化符号。要通过人文历史与现代生活的情感联结,赋予传统文化节庆活动现代元素和创新模式,打造广州最鲜明的文化名片。二要重视广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呈现和面向世界传播。通过创新呈现手段和传播方式,诸如“网上直播+录播”“云上互动”“直播带货”等融媒体技术手段,让文旅体验以快捷和低成本的路径直达广大受众,培养潜在游客群体和培育新型消费行为。此外,还要重视广州核心文化区和城市文旅品牌的价值创造。
强化岭南文化的根脉认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目的地。一要以粤曲粤剧为纽带强化人文湾区的文化认同。加大对粤曲粤剧等非遗文化资源的开发性保护,创新推广机制和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引入PPP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和开发。二要增强对广州城市文化品格和人文内涵的深度认同。广州应当抓住建设粤港澳人文湾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历史机遇,强化并彰显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以提升人们对广州城市文化内涵和广州人文风情的知晓度、认同度和美誉度。三要加强粤港澳文化旅游合作“共建人文湾区”。加强穗港澳三地政府文化和旅游机构的职能对接和机制衔接,探讨建构文旅行业协商机制。围绕“共建人文湾区”的目标,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深度发掘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开展文化交流合作。
推进民心相通,依托国际友城助力文旅产业国际化发展。一要依托友城网络资源,提升广州文旅IP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主动面向国际市场推广宣传,通过合作开发、行业对接等形式打造地区全域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广州文旅IP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二要构建高端中外人文交流平台,推进友城青年的文旅交流。三要创新交流交往渠道,加速文旅产业的复苏和振兴。通过诸如“云上广交”等线上渠道、OTA(网上旅游平台)与全球文旅行业伙伴的对接和合作运营,通过与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的对接,创新外宣推广模式,提升宣传效能,克服疫情防控对人员跨国旅行的限制,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为疫后文旅产业的复苏和振兴提供基础条件。
共享岭南核心文化,推动广州都市圈全域旅游发展。一要打造“广州都市圈全域旅游联盟”,推动全域旅游形成合力。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资源条件,按照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联动、城市旅游消费驱动、乡村旅游接待拉动的发展模式,以全域开发、全域布局、全域协调的理念推动广州都市圈全域旅游发展。二要明确疫后文旅消费方向,探索城乡协作的文旅发展路径。在文化和旅游产业方面形成以岭南文化为核心,以区域多元文化为支撑的都市圈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路径。
打造“广州夜游”文旅品牌
本文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第93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研究报告。执笔人:张敏;指导老师:霍秀媚
在后疫情时代,打造“广州夜游”品牌是推动广州文化旅游业恢复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我们就如何打造“广州夜游”文化旅游品牌,提出以下七点对策建议。
一是在广州新中轴线珠江两岸打造高端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广州要以“小蛮腰”为中心,以海心沙、花城广场、未来的岭南广场(广州塔南广场)为舞台,形成在城市新中轴线的珠江之畔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聚集区,与珠江新城的花城广场、省博物馆、大剧院和二沙岛的省美术馆、星海音乐厅等遥相呼应,在文化新地标的基础上打造夜旅文化集聚区。
二是以“传统+时尚”进行旧城改造,建设夜间文化旅游和美食餐饮文化区。充分挖掘广州千年历史和岭南文化资源,结合商业文化时尚,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商业为脉,探索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继续完善北京路的千年古道和惠福美食花街等夜游区域,积极开发夜逛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遗址、赏灯光秀、品粤菜美食、购物、看粤剧等夜游产品,让传统岭南文化与时尚元素充分结合,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三是打造一批凸显广州特色的标志性文艺项目。继续擦亮长隆国际大马戏演出品牌,策划更多夜间主题文化演出项目。积极推动用演艺和影视文化带动旅游宣传,可考虑利用海心沙舞台打造有关岭南文化和粤商故事的夜间大型实景表演。同时,要努力制作一批展现出广州“直播电商之都”“淘宝第一村”精彩故事的影视剧,以符合当下青年人潮流的文艺形式激发年青群体的兴趣,充分展现广州开放、自在、包容、多元的魅力。
四是突出“创新之城”的时尚魅力,构建更多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区。建议在目前已有的15个文化创意园区,鼓励经营方进一步完善设施、调整业态、提升品质、延长开放时间,打造“24小时”服务理念,方便年轻人群在夜间消费,引进特色电影院、主题体育场馆和游乐场所、文创夜市、适合年轻人口味的特色餐饮等业态。发展基于5G、超高清、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的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
五是在夜间餐饮方面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继续擦亮“广州美食”金字招牌。广州在开发夜间餐饮,打造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方面仍有潜力可挖。比如,我国台湾的美食夜市具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吸引不少外国游客,本地居民在美食夜市也有较强的消费力。广州可以考虑打造类似的小吃夜市。另一方面,广州也要重视发展高端餐饮,以发扬光大广州的特色美食文化,多维度创新展现美食之都的风采。
六是建立有影响力的区域民宿品牌。广州不缺乏浑然天成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象,比如文艺气氛浓厚的海珠小洲村、世外桃源般的观龙岛和海鸥岛、历史厚重的黄埔长洲岛,流溪河源头的从化溪头村、温泉旅游区,以及增城白水寨景区等地,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化民宿品牌,让“既是生活又是生意”的民宿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使特色民宿为广州的夜游助力。
七是创新旅游营销和宣传方式,让广州夜游文化“活”起来。要加强与短视频媒体平台的合作,可通过定制城市主题活动等方式对广州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创新原有的宣传方式,创造更多的爆款“网红美食”“网红景点+背景歌曲”,让广州的城市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不断提升广州夜游的魅力。
推进红色文化体系化建设,擦亮“英雄城市”精神底色
本文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第95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调研成果。执笔人:谢婷婷;指导教师:李三虎、张仙凤
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广州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底蕴、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突出红色文化体系化建设,塑造广州“英雄城市”的精神底色,带动支撑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一要实现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从偏重“点”的史迹建设到“点线面”结合的体系化建设的重大突破,形成发挥广州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格局。一方面,要以长远的眼光谋划红色文化体系化建设,解决诸如总体规划、展馆项目等重大问题,健全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注重红色文化保护利用与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之间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做好红色史迹与周边区域的整体开发,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改造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开展有主题的氛围布置,鼓励利用周边共有物业资源建设文创空间,让红色文化保护与传统文化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二要充分利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吸引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探索文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广州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复制推广永庆坊经验,采取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广州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同时,探索文商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以政府为主导,探索文商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拓展红色文化新业态,形成红色文艺创作、红色旅游、红色图书出版、红色会展、红色动漫和红色数字传媒等,实现红色文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三要构建红色文旅路线图,强化红色文化品牌效应,擦亮广州“英雄城市”的精神底色,体现红色文化传承和教育的广州特色。一是以时间为轴理清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关系,以人物为纽带将革命遗址串联起来,以内容为王把握红色文脉及其关系,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红色文化大盘,勾勒一张生动的红色文旅路线图,将之置于全国红色文化资源中加以盘活,凸显广州红色文化资源的地理空间地位。二是加强重点红色革命遗址相关革命文物、文献档案、口述资料等征集工作,组织专家、志愿者开展调研活动,深入挖掘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和精神实质。三是创新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方式,打造广州红色文化品牌。借助人工智能、3D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建设数字AR项目和互动式展览,策划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红色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呈现发生在广州的宏大革命历史场景。推动红色文化“本土化”“乡土化”,增强红色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
促进优质品牌商品消费, 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本文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第99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研究报告。执笔人:李伊倩;指导老师:李世兰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具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雄厚基础和独特优势。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关键点在于促进国际国内优质品牌商品消费,实现供给创新和需求创造一体化推进,增强消费引领能力,提升消费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十四五”期间,广州应聚焦优质品牌消费,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和引领力。
积极引进国际名牌商品,繁荣总部经济和首店首发经济。一是通过在国际上做城市广告及举办国际大活动等方式扩大广州的国际知名度。二是建设好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借助融资等方面的优惠便利吸引更多国际投资。三是推动国际知名品牌在广州布局全球总部、亚太总部、大中华区总部,设立研发、采购、结算、运营中心和旗舰店、体验店。四是制定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政策措施,对引进首店首发的商场和电商平台等给予资金支持。五是建议参照与电商巨头共建新品研发中心的做法,助力广州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平台和全球优质商品的集散地。
培育广州本土品牌商品,支持批发零售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广州老字号商品加大创新力度,传承振兴老字号。引导广州本土优质商品重视品牌建设,产品研发不求大而全,注重单款创新,突出特色化、差异化,成就爆款,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向外推广。同时,通过金融优惠贷款和优先支持联合重组、股票上市等政策,协助有潜质的批发零售企业加快线下线上推广布局、连锁经营,形成更多本地龙头企业。要推动广州的服装、皮具、鞋业等众多专业批发市场的产品材料、营销模式和经营业态创新,转型升级为产业技术研发、品牌孵化、品牌时尚展示、电商直播带货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大型智慧商城。
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对优质商品的生产消费引领力。一方面,政府要引导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优质商品的生产和升级换代能力;要从政策上支持鼓励商品生产向与人工智能、绿色节能、健康安全等方面相结合上转型。通过设立新零售产业发展基金打造新零售发展高地,引导消费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在广州布局新零售、无人零售、跨界零售等新消费项目,创造新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要健全消费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机制建设,建立“广州优质名牌商品”目录清单制度,定期遴选能够代表广州品质的优质名牌商品,并引入市场监督机制进行动态管理,引领消费导向。可定期选择某同品类的不同品牌商品进行功能、材料、成分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其时代和科技特色,公布优质商品红榜,激发新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把西关打造成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名片
本文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第93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研究报告。执笔人:郑小丽;指导老师:闻瑞东
风格独特的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这是新时代广州所面临的重要历史使命和重要课题。如何突破瓶颈、补齐短板,打造永庆坊特色文化IP,进而把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岭南特色鲜明的世界级文化旅游名片,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建议在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基础上成立市级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和文化精品激励政策,搭建投融资平台,设立扶持资金,大力培育孵化龙头和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力度,为活化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同时,搭建“政府主导、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健全共商共议、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机制。
做好统筹规划,构筑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提升总体格局。开发中可由政府搭台,企业与居民参与,鼓励原住民参与开发,要真正做到文、旅、商自然融合,相得益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通盘统筹散落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集群区,发挥资源集聚效应。一方面,要引入文化创意产业,赋予新功能,建设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展示、体验老西关文化和当代城市文艺空间。另一方面,要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旅游节点和标志,强化高等级旅游资源辐射能力,带动片区发展。此外,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实时交通动态调度管理平台,充分有效利用区域内交通资源,疏缓交通停车难题。要加大对荔枝湾、恩宁路片区等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规模。要提升恩宁路骑楼街道空间格局,鼓励骑楼建筑多功能混合使用,推动骑楼建筑产业升级,实现骑楼街面貌和功能的整体提升。
强化文化引领,打造世界文化旅游新地标。首先,相关部门在前期要充分研究文化产业引进和旅游产品开发政策,做好统筹指导,策划西关文化主题活动,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营造西关国际文化品牌。其次,要活化利用街区内历史建筑。打造非遗展示和文化传承场所,通过举办专题活动,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次,要打造文化惠民基地。活化利用西关丰富的岭南非遗资源和文化资源,以非遗大师工作室、钟书阁等为依托,建设以非遗、文学、文化直播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惠民基地。聚焦岭南文化的挖掘、传承、展示、发扬和创新,提炼永庆坊的特色文化符号作为创意元素,以名人故事、西关历史、非遗文化等为题材设计出富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文创产品,加强文化传播力度。
立体化整合文旅资源,重塑“珠江游”品牌
本文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第93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研究报告。执笔人:陈思等;指导老师:韦朝烈
纵观世界级旅游名城,无不因水而生、绕水而建,水岸结合、互相辉映,水陆助推、借水而名。旅游名城和文化名城是相辅相成的,广州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名城,应该好好围绕珠江这一天然资源展开,提升“珠江游”影响力和吸引力,把“珠江游”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然而,近年来“珠江游”实际上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珠江夜游商业规模及品牌效应亟须突破瓶颈,日游和夜游失衡,周边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旅游设施创新性不足。对此,我们建议制定和实施《2020-2030年“珠江游”发展规划》来推动,对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重新定位和塑造“珠江夜游”品牌。首先,珠江夜游品牌应该从原来的主打观赏两岸美景的定位,转变为与广州文化融合的“珠江游”。其次,珠江夜游需要从船只上进行更新迭代。并定期更新开发新航线。再次,要开发新玩法,建议可在珠江上设置水上集市,在集市中设置酒吧、夜宵,让夜游游客有更多选择。
二要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和文化旅游结合的水上巴士。在优化完善原有水上交通网的基础上,考虑站点景点化和旅游延伸化,在风景名胜区、历史建筑、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设置站点。巴士可以引入茶市和粤剧,品茶游江、听戏游江。巴士线路可考虑个性游小型高端订制,精品线路多班次,闭环线路定班制,中长途体验式入河联乡,进入番禺、南海、顺德地区,体验水乡文化、岭南文化和都市文化内涵,品尝水乡美食。此举对增加日间“珠江游”的游客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要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建议在游船上增设如广州早茶体验、粤剧表演等具有广州特色的活动项目,帮助游客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其次,可尝试在游船开设音乐会分会场的高端音乐主题游,提升文化品质。再次,实现“珠江游”水陆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把底蕴深厚的文化渗透进“珠江游”中,拉长游览线路,让游客既能远距离观看两岸风光,也能登陆近距离品味。
四要改变和创新宣传方式。一是线上线下联动做好品牌宣传,不断提升国内外游客和市民对“珠江游”的认知度和参游热情。二是以文艺作品赋予品牌生命力。建议筹排展现珠江文化和广州人文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三是以文创产品带动品牌营销。多元化开发“珠江游”文创衍生产品,让“珠江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州故事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