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广州市内中小学积极尝试多管齐下补短板

“体教融合”如何炼成“六字真经”?

省实越秀的体育资源相对充足,体教融合工作开展一向不俗。 本版摄影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艺
   省实越秀的体育资源相对充足,体教融合工作开展一向不俗。 本版摄影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喆 周婉琪

  2020年以来,“体教融合”成了全社会的一个热词。《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重点文件先后出台。“体教融合”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训练+竞赛”新体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去年把“体教融合”改革的核心浓缩为“教会、勤练、常赛”六个字,被业内称为“六字真经”。针对这“六字真经”,广州市内的一些中小学校在“补齐短板、特色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积极的尝试。

  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

  多形式丰富体育作业

  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做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以多种形式丰富补充体育课是“学会”的基础,增加学生的体育作业则是“勤练”的要求,这些都是体教融合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

  建设六马路小学的老师林曦指出,针对目前小孩身体素质下降、娇气等问题,体能训练是一定要的,但要循序渐进。同时,有效提高体育课的效率非常重要。“现在,广州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已经利用‘校体通’仪器,例如智能手环去监测学生的运动数据,注重科学锻炼。此外,体育当然也需要用作业去巩固教学效果。而在学校的常规体育课之外,目前还有大课间、430校内课后服务等方式补充,给学生和家长很多选择。”林曦说。建设六马路小学的六大体育项目,包括田径、游泳、武术、羽毛球、击剑、跆拳道,每周除了周日外,每天都有相对固定的训练时间,场地设施等也有保障。

  省实越秀的体育资源相对充足,体教融合工作开展一向不俗。据该校老师陈伟豪介绍,学校要求学生17:30~18:30在校完成体育作业,如果天黑得早,学校会提供场地灯光。除了上好体育课,学校会提供多个体育项目的校本选修课程,还有体育文化节、大课间等,甚至发展“人手一个足球”的特色;校长更提出“以体育德”“以体启智”“以体增艺”,以体育元素为核心展示班级文化等。

  广州市真光学校的老师周活新则指出,所谓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发展,还要更多细则指引。特别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每个项目都应有“保有人口”,不应只发展某一个项目,而且应该尊重小朋友年龄、生理发育的特点与规律,一个学段一个水平项目。而华南师范大学杨忠伟教授指出,“体教融合”就是要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上天入地”因地制宜

  共享社会体育场地

  场地紧缺一直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广州的老城区体育场地设施紧缺,但很多学校都灵活采取了“上天入地”的发展思路。目前广州市已经有不少中小学校积极利用教学楼的顶层天台,将其改建为体育场地。例如,广州市育才中学、广州市第十中学、蒋光鼐小学等都有天台5人制足球场,广州华侨中学则改建有天台网球场,还有的学校尝试利用学校不规则的闲置用地搭建体育活动场区。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设体育课程。”

  事实上,广州市有不少学校已经实现了把体育课与周边的社区公共体育场地共享,例如广州二中多年来就是把学校的体育课放到了越秀山体育场上。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白云区、番禺区、南沙区等区内不少学校,目前也已经和周边的社区体育场、体育公园形成合作关系,把体育课和全校性的体育活动放在里面进行。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发挥退役运动员优势

  在“体教融合”的发展要求下,未来体育老师的师资短缺问题会更突出。广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近年来不断尝试增设教练员岗位、聘用退役运动员,增加社会购买服务等积极的措施。

  周活新是广东摔跤队的退役运动员,他坦言“体教融合”的新政成为竞技体育人的出路之一,很大程度上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更多专业退役运动员的加盟不仅对学校体育教学有促进,对学校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有积极帮助。

  林曦是广东武术队的退役运动员,他对新政也十分欢迎。他强调,自己当年也是付出很大努力才成为基层的体育老师。“运动员也要好好学习,毕竟学校不是专业运动队,两者在训练上的需求不一样。”他说。

  当然,在专业退役运动员和体育教师两个不同性质的岗位之间,“如何先上车后买票”“谁来支付教练员的薪酬”“教练员岗位属于什么编制”等,都需要各地出台更多明确的政策指引与支持。广州体育学院教授裴立新指出,要加快机制融合,加快政策制定,落实法律法规,这样才能让教育系统有效吸纳每年2000多名退役运动员。

  而在校园足球方面,广州市教育局已实现了向广州市足协购买“校园足球精英指导员”的服务。广州市足协招募50名持有D级以上证书的足球教练员作为精英指导员,分别派驻到指定学校开展足球指导工作。参与训练的学生年龄为7岁~18岁,训练学生人数超过2000人,教师20人,带动学区周边学校30多所,参与足球知识课1200多人次。精英指导员不仅到校进行足球训练,还担任学校足球老师,帮助学校开展足球知识课。

  推进多元化办赛模式

  学生可以多渠道参赛

  比赛是训练的出口。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曾说:“孩子们掌握了某项运动技能,从小学开始一直到高中、到大学都参赛,没准会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体教如能真正融合,可以为国家竞技人才的发展打通一条国民教育的通道。我们经常讲国外,例如美国,奥林匹克金牌得主90%来自大学生。如果我们按照现在这种模式发展,这也会成为现实。”

  目前,广州市学界的体育赛事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不同项目锦标赛和联赛、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主办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体育行政部门主办的“市长杯”系列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以2019年为例,广州市教育局竞赛活动共有21项、广州市体育局和教育局合办的竞赛活动共13项,项目囊括三大球、田径、游泳、乒羽等。此外,还有很多由社会机构举办的各种青少年竞赛活动。

  周活新认为,未来体教融合政策支持下应鼓励学生多渠道参赛,官方、民间比赛都应该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更大激发学生的活力。陈伟豪则认为,除了一些区市级的大型竞赛,班级之间、学校之间、小区域之间都可以进行体育比赛,形式可以进一步创新。接下来,广州体育和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通青少年学生在参赛注册方面的信息共享。

  事实上,培养竞技体育尖子人才只是“体教融合”对“常赛”要求下的其中一个附加值。学校体育竞赛多元化,普通学生经常参加体育竞赛,对青少年在身体、社交、道德、精神、智力、文化等多维度的发展都很有帮助。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在意识和行动上把体育真正作为基础教育。

 
     标题导航
广州市内中小学积极尝试多管齐下补短板~~~
国际乒联第一周世界排名~~~
对手神奇外援主宰比赛~~~
中国围棋冠军赛~~~
~~~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以“双统筹”夺取“双胜利”
   第A4版:要闻
   第A5版:要闻
   第A6版:身边纸
   第A7版:文娱·每日闲情
   第A8版:体育
“体教融合”如何炼成“六字真经”?
樊振东陈梦稳守第一
广东宏远遭吉林绝杀
许嘉阳夺2021年首冠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