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站到底》冠军汪星宇:

毕业回国架起“桥梁”

助城乡孩子共同进步

汪星宇
汪星宇(左一)带城市孩子去到乡村体验生活。

  今年28岁的汪星宇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他曾以交换生的身份在芬兰赫尔辛基留学一年,后又到纽约大学读了两年国际关系专业,并拿到硕士学位。汪星宇第一次成名是在2016年的综艺节目《一站到底》世界名校争霸赛,他击败多位来自世界名校的对手最终夺冠,阳光帅气的外表以及答题时的轻松自信为汪星宇赢得了诸多关注。但令人惊讶的是,从纽约大学毕业后,汪星宇放弃了很好的就业机会,拉着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搞了一个叫“乡村笔记”的创业项目,致力于城乡间的教育交流。近日,汪星宇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思考。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

  “乡下娃”26岁入选福布斯

  汪星宇生于1992年,老家在上海大团镇,“我老家就是种水蜜桃的,我小时候就是在水蜜桃大棚里玩大的,爷爷奶奶在地里除了种水稻和桃子外,还有各种瓜果蔬菜。” 汪星宇总是开玩笑说自己是上海的“乡下人”。所以,他对城市和乡村都有共鸣感。作为标准的“学霸”,汪星宇的求学、找工作之路可谓一帆风顺。毕业后,汪星宇曾拿到国内某知名航空公司提供的国际管培生职位。然而,原本可以“高大上”领域的汪星宇,却选择了一条“泥泞”的路——去乡村创业。

  “出国了之后经常有小伙伴问我,中国是怎么样的?我说不清楚,因为我脑海中只有北上广深,还有爸妈带我去旅游的景点,加上上海的郊区老家。” 回国后,2017年夏天,汪星宇在一家公益机构当了一段时间的志愿者,随后他便拉着大学室友金一斐和小学同学黄唯桦一起创办了“乡村笔记”,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初高中生,去往全国各地的乡村做起文学采风、社会调研等课程,希望加强城乡间的交流,为城市孩子拓展乡村视野,为乡村孩子拓展职业可能,并为乡村保留非物质文化、获得造血商业途径提供机会。

  “我喜欢在乡村里,人被去掉很多标签之后的真实生活状态。”在汪星宇看来,人们还是需要更全面地看待城乡。“我们要看到它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它不好的一面。如果我们走进乡村的时候只是抱着一种‘扶贫’的姿态,这其实还不够好,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该带着平等的心态去了解乡村、连接城乡。”

  2018年,汪星宇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而“乡村笔记”项目也在2019年获得了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银奖、农业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并于2020年获得了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的年度大奖——向光奖。汪星宇更受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和平论坛”进行分享。

  “建立城乡平等心最重要”

  汪星宇告诉记者,创立“乡村笔记”的想法源于一次对公益扶贫项目的反思。2017年夏天,汪星宇前往湘西农村帮老乡卖腊肉,没想到“自己干得起劲,老乡却没啥动力”。他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和一位当地老师聊起扶贫,才得知对方并不喜欢这个说法,“有时会让人觉得没有力量。”这促使汪星宇转变了思路:扶贫、支教固然都是好的,但如果用居高临下的心态去做这些事,抱着“你们穷,所以我们来帮你”的心态,不免会遭遇一些抵触情绪。所以,帮老乡带完那批农货之后,他尝试换一种扶贫方式,不再去把产品向外推销,而是把城市里的人带到村庄,带他们回归乡村生活,从而将乡村特色与文化传播出去。

  “我不知道这件事究竟能不能做成,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不知道自己会走向何处,在好多个熬夜筹备的夜晚,在失眠的时候,我也有过彷徨。”这是汪星宇内心的真实写照,创业过程中不止激情和活力,亦有挣扎与迷茫,但好在,没有什么能阻挡团队的一腔热血。“乡村笔记”创业团队学历水平之高令人惊讶,除了纽约大学毕业的汪星宇外,还有毕业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很多毕业生。而这些人来到乡村,住在猪圈隔壁,用炕火取暖烧水,没水了就一星期不洗头,经常出差用报纸打地铺或者睡在石板床上,仿佛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三年来,这个创业团队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架起了桥梁,“乡土研学”项目将城市孩子带往湘西、川西、云南、山东等地,走到充满人文气息的古镇采风问俗,深入大山环绕的山村调研访谈,参与学科讨论与乡村品格的课程;“城市职旅”项目则带给乡村的孩子们对城市生活的真实体验。孩子们住青年旅社,走棚户区,在街头访谈路人,聆听各行各业的精英分享他们从小镇乡村一路打拼的历程。汪星宇认为,对城市的初高中孩子来说,建立城乡平等心最为重要。“乡村笔记之所以要带来自乡村孩子们去到城市,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看看城市有多繁华,好快点离开家乡。相反,我们想让孩子们明白:要想有好的生活,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需要自己好好努力。”

  助力乡村孩子考名校

  城市孩子们的到来,让村里的空巢老人有了心理上的陪伴,也让外出务工的村民意识到了自主经营客栈、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能性。在带着孩子们去往湘西的过程中,汪星宇和团队认识了王珊珊,她是村秘书王如金的女儿,也是后来“乡村笔记”新的项目“城市职旅”的梦想发起人。

  这个脸上总带着笑意的乡村女孩,在13岁时就走出深山外出打工。十年间,她到过杭州、广东、福建,进过家具厂、电子厂、塑料厂,也当过服务员。在和汪星宇谈及读书时,王珊珊流露出羡慕和遗憾,“如果再来一次,我不会那么早辍学去打工。”而在凉灯村里,还有许多孩子像王珊珊一样,还未完成学业就辍学外出打工,做着挖树苗、搬箱卸货等体力活,而这也成了汪星宇团队创立“城市职旅”项目的原因。“我们希望免费带农村孩子去往一线城市,打破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壁垒,弥合城乡之间的信息差,为像王珊珊一样的乡村孩子提供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据了解,当初参加该项目的第一批乡村孩子今年已经参加高考,其中不乏考上北大、人大、浙大、同济、中大等知名院校的学生,孩子们主动和汪星宇还有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好消息与新感受,并表达希望成为“乡村笔记”志愿者的意向。当地学校的校长更是非常感谢汪星宇团队的这个项目,因为学校里已经10多年没有考过这么好的成绩了。

  孩子们取得的每一点成就,都让汪星宇和团队成员们倍感欣慰。如今,他们还同时拍纪录片、盖村史馆、做文旅小程序,举办乡村振兴相关论坛、比赛,并在乡村养老、乡村用工等领域展开尝试。 “很多创业团队在关注乡村的‘货’,如瓜果蔬菜、电商淘宝;也有的团队在关注乡村的‘地’,如乡建文旅民宿等;但我们团队想更多关注乡村的‘人’,比如老乡的衣食住行,孩子的教育。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振兴,而人才振兴很关键的一点是要满足城乡间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汪星宇对自己的创业未来很有信心。

  “我希望在35岁去读博士之前,能把这两个项目做好,让更多的城市孩子在18岁以前都去农村看一看,也希望乡村孩子可以获得像城市孩子一样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的课程。”汪星宇说。

 
     标题导航
“轮椅天使”陈欣鸿:~~~
《一站到底》冠军汪星宇:~~~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
   第A1版:头版
   第A2版:要闻
   第A3版:要闻
   第A4版:开篇开局
   第A5版:出新出彩
   第A6版:评论
   第A7版:要闻
   第A8版:要闻
   第A9版:要闻
   第A10版:经济
   第A11版:湾区
   第A12版:今日人物
   第A13版:区街
   第A14版:健康有约
   第A15版:教育
   第A16版:体育
   第DGA13版:东莞新闻
   第FSA13版:佛山新闻
   第SZA13版:深圳新闻
捐干细胞后不幸瘫痪做公益“与时间赛跑”
毕业回国架起“桥梁”助城乡孩子共同进步
未来机器人数量或超手机 人均配三五个服务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