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合影追星也得有“分寸感”

广州日报 2025年10月27日 付迎红

  “我和杰伦、彦祖合影了”“抱歉,他非要搂我”“让我离肖战更近一点”……据媒体报道,近来,社交媒体上兴起一股“炫耀”明星AI合影的热潮。在这些照片里,有人精心营造与明星的暧昧场景,P图痕迹真假难辨。

  “像真的一样”“毫无违和感”……不得不感叹,AI技术越来越强大,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过去,与明星合影是少数人的“炫耀”。现在,AI技术将这种“造梦”的能力交到了每一个普通人手中。它创造了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情感代偿,成为连接粉丝与偶像的虚拟桥梁。无须千里追星,粉丝只需动动手指,就能生成一张与偶像的亲密合照,极大地降低了追星的心理和物理门槛。

  然而,当我们为技术的“魔力”欢呼时,潘多拉魔盒也在悄然开启。随意使用AI生成他人形象和声音,绝不仅仅是蹭流量那么简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个人肖像、声音等属于个人敏感且专属的信息,受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未经权利人许可而擅自使用直接侵犯了明星的肖像权。

  即便抛开侵权争议不谈,对于“被合影”的当事人而言,这种被强行施加的虚拟亲密行为,是否违背了个人意志?再说,明星肖像往往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任由这些亲密甚至擦边的“合影”公开传播,是否会影响明星本人的公共形象以及商业代言,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虚假代言、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有鉴于此,整治AI技术滥用,当务之急是构建多层次的防护网。在技术层面,模型厂商要加快探索开发和推广内容溯源与水印技术,让AI“留痕”,帮助公众辨识真伪。在平台层面,相关平台理应承担起内容审核的主体责任,同时做好明确的AI内容相关风险提示、建立快速响应的投诉与处理机制。尽管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规定,利用AI技术生成的图片等内容必须添加显著标识,但在部分社交平台上标识提醒机制并未有效触发,可见对此规定的落地执行亟待加强。

  总之,肆无忌惮用AI“造梦”并非简单的娱乐狂欢,这背后涉及的法律、伦理等复杂的权责关系,值得重新审视、严肃探讨。

广州日报评论A2AI合影追星也得有“分寸感” 付迎红2025-10-27 2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