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厅之内,纵览千年。10月15日,“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开展。展览以广东千年外贸发展脉络为主线,系统呈现了广东外贸从制度萌芽到全球枢纽的演进历程,全方位展现了广东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广东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外贸史。而讲好这段跨越千年的外贸故事,离不开文物的实证与诉说。
文物会说话。展柜中,带有阿拉伯风格的牙雕头像无声诉说着唐代广州“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繁华景象;具有西亚风格的南宋金项饰,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的交融共生;广彩十三行通景图大碗,则细腻描绘出清代广东“一口通商”时期的辉煌盛景……这些静默的文物,正是千年外贸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它们如同散落的历史碎片,在策展人的精心编织下,串联成一部动人心魄的广东外贸史诗,向今人娓娓道来:千年外贸的光华,何以流转至今,何以依然璀璨。
从展览中读懂千年外贸故事,我们看见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自唐宋设市舶司、开海贸易,到近代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广东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这种基因,深植于岭南文化的土壤,历经千年洗礼而愈发鲜活,成为推动广东外贸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们看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商业智慧。广东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展现出海纳百川的胸怀,兼顾各方利益,寻求共同繁荣。从进出口商品的丰富多样,到贸易制度的灵活弹性,都体现了这种互利共赢的特质,展现出高度的市场活力。
我们看见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和合之美。千百年来,广东始终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清代的珐琅茶壶融合中西技艺,元青花玉壶春瓶展现艺术交融,这些文物生动诠释了广东外贸不仅是商品的流通,更是文明的对话。
开展同日,第138届广交会如期开幕。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千年之前,各国商船在蕃坊云集;千年之后,全球客商汇聚琶洲展馆,在广交会上寻找新动能、新商机。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生动诠释了广东外贸的传承与创新。
广东外贸史本质上是一部互利共赢的合作史,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相互滋养的历史见证。“互利天下”不仅是对千年外贸历史的精辟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深刻昭示。今天,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广东外贸故事,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