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

1987年6月14日,广州欧美同学会在广州市委礼堂正式宣布重新恢复组织活动。
广州塔下,无人驾驶汽车穿梭于城市脉络,勾勒出数字经济的流动图景;生物岛上,广州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正为突破新一代生物医药技术而全力以赴。今日的广州,正以坚实的创新步伐,在世界科技版图中刻下鲜明的“广州坐标”。
这片土地向来敢为人先,开放与探索的基因深植于此。从昔日的思想启蒙,到今日的全球引才,广州始终以包容之态广纳英才。在这幅人才荟萃的画卷中,归国留学人员作为一个独特群体,百年来以其融通中外的视野与深沉的家国情怀,持续为这座城市注入生机与活力。
9月28日,广州东方宾馆大会堂内气氛庄重而热烈。近300名归国留学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广州欧美同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正式拉开序幕。这个始于1915年的组织,凝聚了数代归国留学人员的智慧与理想,见证了广州从近代转型到现代崛起的壮阔历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朝露
图/广州市委统战部提供
一纸赤子约 百年报国心
1915年的广州正处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浪潮之中,是思想碰撞与变革萌发的前沿。彼时,清朝末年的留学风潮已在广东播下种子,这片土地不仅诞生了“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更成为近代留学教育的发源地。
1912年,一群从欧美归来的青年学子在这里相聚。他们中有学工程的、有攻建筑的、有钻研新闻与教育的——尽管所学不同,却怀揣共同的理想:将异国所学报效祖国。
“粤与西方文化相接触,于中国为最早。故其士人之负笈外洋、研求学术者,亦较他省为独多。”翻开广州欧美同学会的百年档案,《广州欧美同学会第十一週纪事》中对于这段历史有详细的记载。
三年后(1915年),广州欧美同学会正式成立。首任会长黄宪昭,作为中国首位接受正规系统的新闻教育者,响应孙中山先生召唤回国支持革命;建筑师杨锡宗主持设计广州“第一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等标志性建筑,助力近代广州城市转型建设;林逸民五次出任广州市工务局局长,推进“六街”筑路、海珠堤岸填筑等市政工程……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学术教育到兴办实业,他们点燃了一簇不灭的星火,贯穿了广州城市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历经时代变迁,广州欧美同学会的传承从未中断。1987年6月14日,广州欧美同学会在广州市委礼堂正式恢复组织活动。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淀粉糖专家张力田出任复会后的首任会长。他曾在美国淀粉工厂任高级化学研究员、科研组长。1958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做贡献。2010年,广州欧美同学会增冠“广州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名。
截至目前,广州欧美同学会已实现11个区级组织和市属重点高校组织全覆盖,设立4个工作委员会、3个专业委员会及3个国别分会,个人会员总数超过5840人。
从1915年到2025年 从救国梦到强国梦
202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致贺信,强调欧美同学会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广聚天下英才、广集创造伟力。站在新起点,广州欧美同学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正以行动回应期许,以“从跟跑到领跑”的姿态,在关键领域书写新答卷。
大会现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欧美同学会第五届名誉会长钟南山回顾了自己赴英求学的经历。“真正的创新要能转化,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呼吁同学会成员勇担创新使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创新转化”,正是当前广州欧美同学会成员发力的重点。
“广州的包容政策、宜居环境和‘烟火气’,让我们团队1/4的留学人员扎根下来。这里不仅有创业的土壤,更有回家的感觉。”大会现场,文远知行公司创始人兼CEO韩旭坦言,人工智能是人才之争,归国留学人员是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领域中的优秀人才,他们的回归为广州注入创新活力。日前,《财富》杂志(Fortune)正式公布“2025年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与“2025年全球未来50强”榜单,文远知行榜上有名。这家将自动驾驶事业扎根广州的企业,成为全球自动驾驶领域领军者,业务覆盖11国超30城,演绎了“城市与海归创新的共生”的深刻实践。
在广州开发区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质谱仪已出口至欧美多个国家。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周振带领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高端科学仪器的垄断,并带动国内行业做大做强。
韩旭、周振……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广州欧美同学会会员。从自动驾驶到精密仪器,从生物医药到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广州欧美同学会正以“专业+情怀”的双重优势,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据统计,广州欧美同学会会员中拥有一大批获得各类科技、人才支持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包括“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杰出归国留学人员代表,其中第七届理事会中近七成拥有博士学位,他们的创新成果正不断转化为城市发展的硬实力。
新的起点 “海归”与城市双向奔赴
“留学报国,机遇无限,大有作为。”广州市委统战部主要负责同志在现场表示,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广州必须用好归国留学人员这支重要力量。
为助力归国留学人员更好地融入国家与地方发展,在广州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广州欧美同学会推出一系列举措:实施归国留学青年创业报国“云帆计划”,组织创新创业培训班,举办“羊城海归讲坛”“海归创新创业创造峰会”“英才汇穗”海外人才创业邀请赛、“海交会青年海归创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全市建成“海归小镇”“粤港澳大湾区海归之家”“留学人员之家”“海归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30个,推动在穗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校地合作”“院地合作”,引进300多家科技企业,为留学人员实现梦想、践行报国初心提供广阔舞台。
近年来,广州欧美同学会会员在各自领域努力钻研、开拓进取,紧紧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等多项工作献计献策,有效发挥了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的独特作用,彰显归国留学人员赤诚爱国报国之心。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海归”的坚守与付出。从1915年的赤子之约,到2025年的新征程,广州欧美同学会的百年故事,始终围绕着“爱国”与“奋斗”两个关键词。“我们从海外归来,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参与——参与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参与一座城市崛起的壮阔实践。”在场归国留学人员代表说。
会场内,留学报国的誓言铿锵回荡;会场外,广州的创新创业热潮奔涌不息。从1915年珠江畔的理想之火,到2025年大湾区的发展浪潮,广州欧美同学会用110年光阴诠释了“薪火相传报国志,同心共赴新征程”的深刻内涵。站在新起点,这支以智慧与情怀铸就的队伍,将继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