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 土变金

三年,汕头仙城镇创再生稻种植亩产1600斤纪录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4日 陈家源

  曾经的撂荒地经过整治已变成丰产良田。

  深圳驻仙城镇帮扶工作队队员积极参与再生稻的种植工作。

  仙城镇再生稻喜获丰收。

  昨日农历秋分,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主题是“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在粤东沿海的汕头潮南区仙城镇,丰收节的喜悦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不久前,这里的500亩再生稻刚刚完成次季收割,一幅金色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种粮大户周昭雄捧起饱满的稻谷,笑意从眼角漾开:“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亩产突破1600斤,创造了再生稻种植的新纪录!”

  丰收节前夕,记者走进汕头潮南区仙城镇,看曾经的撂荒地如何上演“变形记”,助力广东粮食增收,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贡献力量。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张怀礼、谢渊任

  荒地重生:撂荒耕地上演“变形记”

  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然而在前些年,由于种粮效益偏低、农村劳动力外流等多重因素,波溪村不少良田沦为撂荒地。波溪村村委书记姚伟生站在田埂上,指着眼前的丰收景象感慨万千:“三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蚊虫肆虐的撂荒地,村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种地。”

  转变始于2021年7月。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成立,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仙城镇工作队(以下简称“驻仙城镇工作队”)进驻仙城镇,一场“垦荒”硬仗悄然打响。工作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摸清撂荒底数,制定复耕方案。

  “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携手周昭雄创办的汕头市鑫雄种植有限公司,大力推进撂荒地整治。”驻仙城镇工作队负责人介绍。三年来,仙城镇累计平整撂荒地近800亩,让昔日的荒草地重新变回良田。

  波溪村的变迁是这个“变形记”的生动缩影。姚伟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有80多亩荒地得到改造,土地流转后村集体每年可获得租金收入,村民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加上深圳对口帮扶单位出资提升人居环境,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生态上的。周昭雄补充道:“以前撂荒地的草木冬季常常发生火灾,还滋生蚊虫甚至毒蛇。现在这些安全隐患消除了,环境也变好了,农田重新成为生态系统中良性循环的一部分。”

  模式创新:“一种两收”算清经济账

  如何让复耕土地产生持续效益?这是摆在所有垦荒者面前的必答题。

  2024年,在驻仙城镇工作队科技特派员建议下,周昭雄试种了100亩再生稻,当年就尝到了甜头。再生稻是一种特殊的稻作模式,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再长一季水稻,实现“一种两收”。

  “相比传统单季水稻,在成本相当的情况下,产量有了较大提升。”周昭雄向记者详细算起了经济账,“种子成本、人工成本都降了,水肥利用率却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次季稻比单季稻提前50多天收获,为抢种第三季作物赢得关键窗口期。”

  2025年,周昭雄将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至500亩,迎来惊人跃升:次季稻亩产达600斤,较去年激增50%;两季总产突破1600斤/亩,增幅达23%,创下当地再生稻产量新纪录。

  驻仙城镇工作队科技特派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陈青春教授指出,再生稻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优化了资源配置。“次季稻收获后,可及时种植油菜、马铃薯、绿肥等作物,形成‘稻—稻—菜’或‘稻—稻—肥’等高效轮作模式,这既减少了连作障碍,又提高了土地综合经济效益。”

  这种模式为粤东地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思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专家认为,再生稻技术适合在广东丘陵山区推广,特别是那些光温资源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能够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和粮食总产。

  科技赋能:产量提升种出“丰收路”

  高产背后,是科技的精耕细作。周昭雄坦言,虽然从事农业二十多年,在传统水稻种植方面算是能手,但再生稻种植技术和经验仍需学习和积累。

  “从优化留桩高度、台风季水肥调控,到重点防治稻飞虱与白叶枯病,都得益于驻仙城镇工作队与科技特派员的全程护航。”周昭雄说,科技团队确保稻桩休眠芽整齐萌发,穗粒饱满,这是产量提升的关键。

  陈青春教授团队一次次深入田间,为这片新生的土地精确“把脉”、开出“良方”。团队引入了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实现节水、节肥和节省农药等成效。

  “我们建立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体系,通过示范基地建设、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将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陈青春说,科技赋能不仅提高了产量,更提升了稻米品质,他们的再生稻米在市场上已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见证着科技兴农的生动实践。驻仙城镇工作队表示,他们将持续推广这种成功模式,让更多撂荒地重现生机,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书写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广州日报广东A8撂荒地 土变金 陈家源2025-09-24 2 2025年09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