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魔法+台风助力

北江清远峡现云海奇观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3日 曹菁

  清远峡云里雾里景观。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曹菁摄影报道)当凌晨4时的手电筒光束刺破清远南峡的夜空,一群身着冲锋衣的摄影爱好者正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他们的目标——北江清远峡日出时分的云海奇观,这个平日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致,在2025年8月以来却成了朋友圈的常客。无人机镜头下,乳白色的云涛在9公里长的峡谷中翻涌,72峰如孤岛般悬浮其间。为何往年难得一见的云海今年如此慷慨?气象专家指出,这与今年异常活跃的台风季存在着密切的科学关联。

  台风馈赠:

  暖湿气流的空中输水管

  科普数据显示,成熟台风每小时可向大气输送超过200万吨水汽,其外围环流形成的“空中输水管”能将热带海洋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内陆地区。今年8月以来,多个台风外围云系先后影响珠三角地区,使清远峡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持续维持在85%以上,为云海形成奠定了基础条件。

  地形魔法:

  峡谷中的“云雾制造机”

  清远资深地质学者认为,清远峡特殊的地理构造为云海提供了天然的“培育皿”。作为北江三峡中最险峻的一段,这里两岸群峰夹峙,江面与峰顶高差达数百米,形成了典型的“V”形峡谷地貌。这种地形在气象学上被称为“地形抬升器”,当台风带来的暖湿气流进入峡谷时,会因地形挤压被迫上升,在冷却过程中释放出大量凝结潜热,促进水汽持续凝结成云。

  监测数据显示,清远峡内的风速通常维持在1—3米/秒的理想范围,这与黄山云海形成的最佳风速条件高度吻合。同时,两岸72峰形成的复杂地形会打破气流的均一性,造成局部气流旋转上升,使云海呈现出翻滚、流动的动态效果,这也是网友拍摄的视频中“云涛如怒”景观的成因。相关数据显示,8月清远峡区域夜间温度多维持在18℃~22℃,而白天最高温度可达32℃以上,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加速了地表水分蒸发,同时使夜间空气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由于低空温度低于高空,使水汽凝结形成的云被“锁定”在峡谷范围内。这种现象在凌晨时分最为明显,这也是摄影爱好者选择夜攀守候日出云海的科学依据。

  对于网友关心的云海持续时间,气象专家表示,随着9月台风季趋于结束,副热带高压加强,清远峡的云海出现频率将逐渐降低。但这次异常活跃的云海现象,不仅让人们欣赏到“飞霞烟雨”的古景重现,更提供了一个理解气象系统与地形相互作用的绝佳案例。

广州日报广东A9北江清远峡现云海奇观 曹菁2025-09-23 2 2025年09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