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总决赛及生态赋能大会今明两日举行

多国顶尖算法团队琶洲“论剑”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2日 陈钧圣、武威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海宣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钧圣、武威

  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以“算法领航 琶洲奋进”为主题,已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超8000支队伍同台竞技,规模创历届之最。赛事设置五大赛道、19道赛题,聚焦AI大模型、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其中大模型算法优选赛占比近六成,成为本赛事最大亮点。今明两天,算法大赛总决赛及生态赋能大会在广州琶洲举行。大赛不仅汇聚顶尖高校与企业团队,更推动“以赛聚才、以赛促产”,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注入强劲动能。

  30余国顶尖团队交流创新成果

  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吸引了来自中国、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的顶尖算法团队,总报名队伍数量高达8131支,赛事规模与影响力创历届之最,并呈现“华南引领、全国联动、国际参与”新格局,国内报名团队分布实现国内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全覆盖。

  海外参赛队伍中,既有来自Xena科技、Tausi应用等知名企业的技术团队,也有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顶尖高校的师生队伍。琶洲算法大赛的国际知名度正逐步提高。

  Farshid Ahsan(法希德·阿赫桑)现任Markopolo AI软件工程师,作为团队核心成员,他所在的队伍以“AI+营销”项目从国外赛区脱颖而出,晋级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决赛。“作为一个专注于AI驱动商业解决方案的团队,我们始终积极关注此类平台,寻找与技术栈和业务目标相匹配的竞赛机会。琶洲算法大赛正是一个在中国市场展示AI创新方案的绝佳平台,这与我们的拓展战略高度契合。”法希德·阿赫桑说,“通过此次大赛,我们希望短期内获得技术专家和行业评委的认可,验证解决方案的先进性,并与中国AI生态中的优秀团队交流学习,展示我们在自主商业引擎方面的创新成果。”

  为什么顶尖团队对参与这项赛事十分重视?据主办方介绍,优胜团队不仅有机会赢取百万奖金,还将获得包括算力券、龙头企业技术合作、人才奖励、政策扶持以及融资贷款支持等在内的千万元级专项孵化资源。这些实打实的资源,为参赛团队的技术成果商业化铺设了快车道,真正推动算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此外,本届赛事重磅开启“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赛事直通车,并设立培育加速营。优胜团队可直接进入该奖项评审环节,并获得从材料打磨到专家指导的全流程支持,助力优胜团队冲击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

  今年参赛企业数创下历届之最

  据主办方介绍,前三届琶洲算法大赛取得圆满成功,三届大赛共覆盖全球五大洲40余个国家,累计吸引超万支队伍参赛,硕士及以上学历选手达60%。

  琶洲算法大赛联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开展“专家评审”,评选出41位“琶洲领军算法师”,14位“琶洲新锐算法师”,引入170个人才团队,构建多梯度算法人才结构。三年来,通过大赛,海珠区已落地百度ARM云全国总部、云启智航等企业超60家。在大赛引擎助推下,“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在琶洲集聚成势,落地行业大模型169个,引育大模型备案项目27个,数量位列全省第一;算法备案项目148个,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大赛已成为项目招引的“动力源”和“蓄水池”。

  据了解,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个人团队占比达62%,是报名参赛的主力军,单位参赛占23%,高校参赛占15%,形成了“个人—单位—高校”的多元参与结构。

  在企业参赛队伍方面,今年大赛参赛企业阵容豪华,参赛企业数创历届之最,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两者合计超过60%,包括字节跳动、比亚迪、科沃斯、江淮汽车、三七互娱等互联网、金融、制造、能源、消费、科技等重要领域的头部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届参赛队伍复报率达13%,这也意味着大赛获得了许多优质企业的持续关注和信赖。

  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的举办,不仅为全球算法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通过以赛聚才、以赛促研、以赛促产的方式,有效推动了高端算法人才在琶洲的集聚发展,高效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更加速了优秀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

  未来,琶洲将进一步把大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以赛聚才促研促产 广州打造AI产业“沃土”与“高地”

  当前,广州正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沃土”与“高地”。人工智能不仅是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产业之一,更成为赋能其他现代化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底层技术,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兼具“厚度”与“活力”的发展格局,相关企业超过2200家,构建起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相互支撑的全链条体系,成为广州向“智造强市”转型的关键一招。人工智能的发展以算力、算法、大数据为三大核心要素。这三大领域,广州都有扎实的基础。

  算力方面,广州已建成“通智超”综合算力体系,其中通用算力3.1万P、智算运行服务平台算力纳管调度资源池超1.2万P、超算145P。目前,广州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二期项目200P国产算力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算法方面,全市大模型备案数已达48款,覆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9大领域。大数据方面,广州上线全省首个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已发布5300多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目录。

  大赛看点1

  人才水平高  

  1218支高校参赛队伍中不仅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师生团队,还涵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全球Top100高校(《QS世界大学排名》)的超140支参赛队伍。

  大赛看点2

  场景落地快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的一大特点是场景落地“快”。这里诞生了全球首个交通行业大模型、国内首个教研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今年以来,36个“AI+医疗健康”揭榜挂帅项目、国企首批60个应用场景相继亮相,获批建设医疗、能源领域2个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为技术落地搭建了“快车道”。

  广州正抢抓智能体机遇,算法大赛将有效促进优秀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大赛看点3

  配套生态优  

  广州正建立越来越优越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沿着活力创新轴,广州已布局30余个人工智能专业园区,设立近70支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汇聚30多名战略科学家、5万多名行业人才,形成了“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周期服务生态。

  琶洲算法大赛不仅让全球算法人才一展身手,更有望促进业内算法“高手”与广州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有机融合。

广州日报要闻A2多国顶尖算法团队琶洲“论剑” 陈钧圣、武威2025-09-22 2 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