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不重视 差点得心梗?

专家提醒:口腔是全身健康的门户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20日 周洁莹

  邵龙泉教授

  名医解惑

  健康有约工作室&报纸编辑部联合出品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副院长邵龙泉教授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独家专访,结合临床案例与权威数据,解读口腔与全身健康的密码,分享日常科学控糖、护牙爱牙小妙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刘梦圆

  临床案例

  忽视口腔健康

  全身疾病加重

  邵龙泉表示,临床上忽视口腔健康导致全身疾病加重的案例并不少见。一名58岁的男性患者得了重度牙周炎后没有接受规范治疗,牙龈反复出血、牙齿松动,同时伴有心前区疼痛(心梗前兆)。“牙周炎绝非单纯的口腔局部问题。”邵龙泉说,“牙周细菌产生的脂多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脂质沉积,为动脉粥样硬化推波助澜;牙周炎症还会通过菌血症、炎症因子风暴加剧心血管、肾脏等的病变。”

  全身疾病也会“反噬”口腔健康。一位42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右下颌多颗磨牙反复肿痛就诊。检查发现,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环境导致牙周致病菌大量繁殖;而牙周炎释放的炎症因子又反过来升高血糖,形成恶性循环。

  “口腔是全身健康的门户,牙龈出血可能会预示更大的健康隐患。”邵龙泉说。

  口腔清洁

  漱口水仅可应急

  水牙线更加高效

  如今的口腔清洁工具丰富多样,但很多人没有选对。邵龙泉说,人们在口腔清洁方面有不少认知误区。比如,不少人在外出时带上漱口水,用于替代刷牙。实际上市面上大部分漱口水含有抗菌成分,长期使用会导致口腔菌群失调,甚至让牙齿变色。漱口水仅适合术后或无刷牙条件时临时应急,不可长期使用。

  他特别推荐使用水牙线(冲牙器)——能轻松清除牙缝残渣,效率比传统牙线更高,尤其适合清洁后牙区域,且价格亲民、实用耐用,是日常口腔保健的好帮手。

  另外,不同年龄人群的口腔清洁也各有侧重点:给婴幼儿哺乳后,要用纱布擦拭其牙龈;对三岁前的孩子,家长要使用指套为其清洁口腔;青少年要注重刷牙时长,正畸期间要注意清洁托槽周围;老年人要选用软毛牙刷,注意清洁义齿。

  定期检查

  每年1次口腔检查

  避免“小病变大病”

  “牙不疼就不用看医生是严重的认知误区。”邵龙泉表示,“口腔疾病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专业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脱矿、牙龈出血等迹象,及时干预可避免病情恶化。”

  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而高危人群(如龋病高风险者、牙周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应每3到6个月检查一次。孕妇要在孕前进行全面检查,孕期每3个月检查一次;老年人要关注根面龋筛查;糖尿病患者需要同步管理牙周感染与血糖水平。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护牙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贯穿一生的健康习惯。”邵龙泉说,从科学控糖、正确清洁到定期检查,每一步都能为口腔和全身健康“加分”,这也是2025年“全国爱牙日”希望传递的理念。

广州日报要闻A5牙痛不重视 差点得心梗? 周洁莹2025-09-20 2 2025年09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