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展商现场烹饪的海产品吸引了众人试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钧圣)2025年9月11日—13日,第11届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在广交会展馆开幕。
共吸引650余家企业参展
本届展会联动2025广州国际海洋牧场展览会、广州国际水产养殖展览会等专题展,由中国渔业协会及广东省相关行业协会共同举办。本届展会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650余家企业参展,同时迎来82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致力于携手打造国际水产业核心贸易与交流平台。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海珠分会场暨海洋牧场硬核科技,赋能丰盈“蓝色粮仓”系列活动也正式启动。海珠区海洋牧场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在本次活动中展出了“德海1号”智能养殖平台模型。“德海1号”是首个浮体与桁架混合结构的万吨级深海养殖渔场,也是首个经历17级台风检验并确保安全的渔场,具有经济性好、实用性强、易于维护等特点,技术成果入选2023、2024年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
模拟海洋牧场增养殖物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还带来了海洋牧场增养殖物种生活数字化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南海所实验研究、数据分析与虚拟现实(VR)技术,实现了对典型海洋增养殖物种(如鱼类、虾类等)在自然海域中全天候行为与生态过程的数字化还原,为海洋牧场物种生态适应性研究、养殖密度优化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该系统主要面向三类群体:一是青少年群体,用于海洋科学普及;二是对海洋装备感兴趣的社会公众;三是潜在采购方或合作单位,可通过VR系统直观了解装备运作流程,无需远赴海上实地考察,极大提高了展示效率。
在第11届广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上,海珠区举办了海洋牧场科技技术交流会、丰收季供销对接会以及2025年全国鳜鱼产业大会暨广州市海珠区对口帮扶——清远市清新桂花鱼和黄山市徽州臭鳜鱼产销交流会等多场专业论坛会议,通过“展示、交流、合作、对接”方式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优势,推进海洋牧场三产融合,推动建设全产业链的现代海洋生态产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