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市民办理业务。

市民在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自助办理业务。
9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智慧城市大会中国&区域颁奖典礼上,广州荣膺2025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最高荣誉“城市大奖”和“能源与环境大奖”。
据悉,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智慧化发展主题展会。大会在中国设立“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奖项,“城市大奖”每年只能有1座城市获得,是本次大会设立的最高荣誉。
广州如何打造一座“会思考”的智慧城市?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为解码老城市新活力的时代命题,作为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部门,该局以打造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和国际一流智慧城市为目标,加快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构筑韧性智慧城市的数字化新引擎。本次大会重点展示了将智慧城市建设与人民城市理念深度融合的“广州方案”,以及以电网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构建绿色低碳生态圈的“广州案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春林、赵越 通讯员穗政数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加“数”前行 激活数字经济“源头活水”
近期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广州建设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基础骨架、以数据要素为神经脉络、以城市大脑为核心中枢,以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为活力细胞的城市生命体,着力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
老城未“老”,未来已来。广州率先承担广东省智慧城市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系统部署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域数字化转型,全域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全国50强案例,获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试点。
其中,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广州积极投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了制度完善、设施健全、生态活跃的发展格局。公共数据运营创新实践写入《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指南》,作为示范推广。
数据资源实现公共数据“一本账”管理、“一平台”运营、“一体化”应用。激活800亿条数据要素价值,让“数据流”变成“价值流”。广州数据交易所已建立21家省内外服务基地,累计进场标的超3300项。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入选国家创新发展试点的城市级试点,覆盖医疗、绿色低碳、金融等12大领域,37个高价值场景。医疗领域突破尤为亮眼,广东省人民医院建设的“跨域医学多模态大模型评测数据集”,为湾区医学AI产业筑牢“标准基座”;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脑疾病监测数据集”,已支撑脑机接口技术转化,助力湾区在脑科学领域抢占先机。
为破解“数据沉睡”难题,广州率先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出台全国首份城市级运营服务收费标准。目前已有37个主体登记超260项公共数据资源,实现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开发利用“快申诉审”。低空数据、医疗数据、绿色低碳数据开发利用入选国家重点示范场景,成为全省唯一国家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城市。培育“实数融合”创新示范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与服务的整合互通,4300余家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助力全市500余家专业市场、7万家消费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产业焕新,数智赋能激活新质生产力。2024年广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400亿元,占GDP比重14.4%,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梯队。数字贸易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商进口规模连续10年全国第一。
触手可及 打造“数字全运”盛会
传统城市要转变为“智慧城市”,要打好数字城市“底座”。走进广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一面巨幅LED竖屏上显示着实时更新的数据,仿佛城市跳动的脉搏。
为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广州早在2020年开始创新打造“一网统管”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穗智管”作为城市大脑,汇聚了城市视频云、时空信息云、城市物联感知、城市信息模型等公共能力,打造了交通运行、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智慧水务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场景,为全市提供统一的数字底座支撑能力,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提供了强大支撑,赋能十五运会、广马等重大活动,全面提升城市响应与治理能力。
十五运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广州市承办开幕式。广州既用“穗智管”城市数字底座、市智慧城市智感云平台等核心公共平台助力赛事,又用赛事产生的系统、数据、能力反哺城市治理,实现绿色办赛。
建设广州赛事指挥系统(广州MOC指挥系统)。整合四十多类结构化监测数据和海量视频监控数据,融合人工智能、AI数字人、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城市级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实现赛事态势“一屏统览”、赛事事件“一键指挥”、赛事运行“一网协同”。上线“全运广州”小程序。融合AI、数字人、AR导航等数字技术,打造集赛事服务、城市服务、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广州赛区服务大脑,构建便民利民的智慧服务新生态,为用户呈现触手可及的广州全运精彩。
赛后,系统85%软件功能和设备转为城市基础设施,实现赛时保障、日常治理的无缝切换,赛事服务与城市管理一体联动。
数据畅达 智慧政务“全龄友好”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还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重构政务服务模式,广州依托“穗好办”政务服务总门户,建成“线上一网”“线下一窗”“热线一号”互联互通服务矩阵,实现政务服务高效协同、数据共享、标准统一,提供全龄友好、普惠便捷的城市服务。
在政务服务领域,迭代升级“穗@i企”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推出“政策智算器”,推出“政务AI智办”模式,企业开业当天审结,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在社会服务领域,基于政务区块链平台,实现超300家市内医疗机构、省内外市570家医疗机构“医检互认”,广州12345热线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辅助话务人员更加精准高效解答市民诉求。
在数字湾区领域,“云窗口”为全市及15省39市1.4万个“跨域通办”事项提供远程导办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部署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和“澳政易”自助服务机,方便港澳居民就近办事。
未来,广州力争建成数字中国标杆城市和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发挥城市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场景丰富等优势,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形成智慧城市建设合力,提升广州市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