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共数据运营经验写入国家指南

获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试点
广州日报 2025年09月01日 刘春林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春林 通讯员穗政数宣

  近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广州获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试点,实践经验写入国家指南,多项成果亮相2025数博会,彰显广州数据工作领先实力。

  从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到医学数据集的产业化应用,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广州模式”到数字政府转型的“GI革命”,广州不仅以数据要素为核心重构了城市发展逻辑,更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担当,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数据治理+湾区产业生态共建”的全新路径。

  从“试点探路”到“国家示范”

  超大城市治理,关键在数据,难点也在数据。广州以“敢为人先”的担当,率先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出台全国首份城市级运营服务收费标准,让公共数据在“公益属性”与“市场活力”间找到精准平衡点,为全国超大城市破解“数据沉睡”难题提供广州方案,相关经验写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实施指南》。

  目前,广州已推动38个登记主体登记超260项公共数据资源,已完成超50个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利用“快申速审”。“住建、金融等领域5000多项数据目录的开放,为我们开发数据产品铺就了快车道。”数据商的心声,正是广州以数据优化城市治理、服务市场主体的生动注脚。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始终以“数据互通”破解“区域壁垒”,以“生态共建”激活“湾区动能”。

  在国家数据局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会上,广州作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方向唯一代表,分享“数聚中枢”模式。这个以公共数据运营为突破口的创新实践,已建成12大产业专区、37个高价值场景,覆盖医疗健康、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吸引数据要素企业和交易所共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生态,让数据成为串联湾区产业的“黄金纽带”。

  医疗领域的突破尤为亮眼:广东省人民医院建设的“跨域医学多模态大模型评测数据集”,为湾区医学AI产业筑牢“标准基座”;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脑疾病监测数据集”,已支撑脑机接口技术转化,助力湾区在脑科学领域抢占先机。这些高质量数据集,正成为湾区科研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数据基座”。

  从“基础设施”到“湾区枢纽”

  数据基础设施是湾区协同发展的“隐形桥梁”。广州获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试点,立足国际航空、航运枢纽的区位优势,打造“数港为核、空港海港协同”的架构。

  数港方面,以公共数据为引领,逐步引导行业数据、企业数据开放,累计汇聚900多亿条公共数据,接入生态主体超80家;空港方面,围绕航空港数据流及典型业务场景,对接交通、商务、广州空港委、白云机场等单位与企业,汇聚约1.81亿条信息,打造花都交通可信数据空间;海港方面,以全球数源中心数场基础设施为依托,覆盖农特产品、食品、日化等16个重点行业,服务近6万个人用户,实现“公共数据+行业数据+跨境数据”的场景融合,为跨境贸易便利化、绿色供应链协同等湾区重点领域提供“数据支撑”。

  这是继“全球数源中心”后,广州又一国家级数据基建试点,正逐步构建“立足湾区、联通全国”的数据流通网络。

  从“城市治理”到“基建标杆”

  此次数博会上,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申报的《广州市创新应用“PDCA”循环治理理念,加快推进政府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成果,从全国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数字政府创新案例。广州打造超大城市级数字政府运行智能分析系统(GI系统),构建“17351”架构,即1条“PDCA”政府指挥调度主线、7大领域数字化转型、3标5国指标体系、1个GI总平台,实现政府履职全流程线上留痕与刚性运转。GI系统创新推出“指标亮灯”“数据穿透”等功能,深化AI赋能政府治理,推动“AI+GI”智能化升级,为超大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范式”。

广州日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A4广州公共数据运营经验写入国家指南 刘春林2025-09-01 2 2025年09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