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笃行45载 大湾区首个内地办公室启用

香港恒生大学迎“报读热”

广州日报 2025年08月29日 何瑞琪

  香港恒生大学以“博学笃行”为校训,设六个学院,大部分课程均为该校首创、区内独有。

  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版图加速融合中,香港高校积极在粤布局。近期,香港恒生大学在广州南沙启用首个内地办公室,进一步扩大两地的合作交流网络。

  香港恒生大学是一所非牟利私立大学,采用独特的“博雅+专业”教育模式,内地生申请量近年来屡创新高,2025—2026学年吸引超过8000人申请,争取约600个本科学额。校长何顺文表示,诚挚欢迎广大学子报读恒生大学,开启国际化教育之旅。未来,学校将全力推进粤港澳教育协同发展,为学子在大湾区的全面发展搭建快速通道。

  文/何瑞琪  图/资料图片

  香港领先私立大学:内地考生报读 不占统招志愿

  1980年,何善衡慈善基金及多位恒生银行创办人慷慨捐资成立恒生商学书院,在学界及商界赢得极大口碑。经过近40年的沉淀与发展,2018年正名为香港恒生大学,成为香港第二所私立大学。

  在办学实力上,香港恒生大学是教育部认可的“22所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香港高等学校”之一。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影响力排名2021”中,该校在“优质教育”及“良好工作和经济增长”两个指标中位列全球前200名。此外,在国际学术平台Research.com的2025年中国顶尖大学中,恒生大学在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排名第22位,在经济与金融领域排名第33位。

  学校以“博学笃行”为校训,设六个学院,包括商学院、传播学院、决策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翻译及外语学院、跨学科学院,大部分课程均为该校首创、区内独有。其中,商学院获国际商学院促进协会(AACSB)认证,全球仅6%顶尖商学院获此认证。决策科学学院的环球供应链管理理学硕士课程,于QS国际贸易硕士排名2025中位列全球第84位,而在中国香港排名第4位。

  论入学门槛,香港恒生大学相当友好,高考过二本线及英语成绩达100分以上即可报名。该校为自主独立招生,内地考生报读不占统招志愿。此外,香港大部分本科院校只开设秋季入学,香港恒生大学部分课程同时设春季本科招生,进一步拓宽内地学子赴港求学渠道。

  今年起,经过教育部批准,该校的本科招生范围扩大至31个省(区、市),名额达600多人,为更多内地学子提供香港高等教育“入场券”。数据显示,今年内地申请人数已增至8000人。何顺文表示,无论学生的兴趣和未来规划如何,都能在香港恒生大学找到发展空间。

  “博雅+专业”独特教育模式:打破学科边界 解锁无限可能

  学校种植超过60种竹类,并将竹融入建筑和室内设计,让竹子的正直坚韧与环保理念浸润校园各处。如今,香港恒生大学成为香港首间校园所有新建筑物均获香港绿色建筑议会颁发绿建环评最高级别“铂金级”认证的高等院校。

  香港恒生大学采用独特的“博雅+专业”教育模式,不限于所在专业,而是着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教育出具备明辨思维、创新能力、人文关怀、道德价值和社会责任的优秀人才。

  “大学不在于大”,何顺文认为,高质量教育一大关键是紧密的师生关系。香港恒生大学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共6700人,全职老师逾200名。本科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班不超过40人(平均约25人),让师生之间能够充分交流。

  独特的住宿书院制度,也是出于这一考虑。作为香港首间设立全面住宿书院制度的私立高等院校,大学将学生分入四个各具主题特色的书院,每个书院均设有院长、副院长及多位导师,倡导不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学校还有丰富的国际交流、实习、创业体验机会,近年来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合作,资助学生参与暑假学习课程。

  香港恒生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很受欢迎。根据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调查,2023—2024届本科生就业率达95%,最受毕业生欢迎的行业包括会计、审计及商业服务,银行、金融及保险,贸易、批发和零售及运输和物流等。

  站在45周年新起点上,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开启新征程。随着香港恒生大学(南沙)中心启用,学校将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专题

广州日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A6香港恒生大学迎“报读热” 何瑞琪2025-08-29 2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