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机器人“战队”落户禅医
精准诊疗引领脊柱关节手术变革

广州日报 2025年08月22日 高敏华、陈琳

  智能关节手术机器人的引入,犹如为主刀医生装上了“智慧脑”和“稳定手”。

  脊柱骨科机器人根据患者实时3D影像分析个性化定制手术方案。

  在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以下简称:佛山禅医)的手术室里,一台灰色的机械臂正在缓缓移动,高精度光学追踪系统将患者脊椎的实时三维图像投射在屏幕上,主刀医生轻触操作平台,机械臂便精准定位至预定位置,随着主刀医生的操作,一枚螺钉稳稳置入理想位置。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佛山禅医骨科手术室中已成为常态。佛山禅医率先引入脊柱骨科手术机器人与智能关节手术机器人,通过智能化、可视化的技术革新,将手术精准度提升至全新高度,为粤港澳大湾区骨科患者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诊疗方案。

  文、图/高敏华、陈琳

  脊柱机器人:毫米级导航,守护“人体中轴线”

  脊柱是人体“第二生命线”,脊髓和神经根贯穿脊柱。传统脊柱手术面临视野局限、操作风险高等问题,再加上脊柱解剖结构复杂,医生手术时“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周围神经与血管,引发严重后果。

  17岁男生小王(化名),不慎从高处跌落摔伤,检查结果显示脑部和内脏没有损伤,但骨盆和脊柱多处骨折。小王父母心急如焚,希望用最好的医疗技术救治。考虑到患者年轻且脊髓压迫严重,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终身瘫痪,于是佛山禅医脊柱骨科团队决定借助脊柱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其进行脊柱复位内固定手术。

  “机器人通过多维度CT图像融合技术,精准构建三维模型,规划出最佳置钉路径,确定方案无误后,骨科机器人能自动定位置钉点位,并根据规划路径精准置入螺钉,精度误差在亚毫米级,极大避免了周围神经和血管损伤。”佛山禅医脊柱骨科二区副主任陈嘉华表示,机器人是医生眼和手的延伸,亚毫米级的定位系统相当于透视眼,AI自动配准、自动规划最佳手术路线相当于导航员,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抉择,不但提高精准度,还降低并发症风险。

  事实上,自从引进了脊柱骨科手术机器人后,佛山禅医脊柱骨科“如虎添翼”,从原来凭借医生的经验手术,到机器人根据患者实时3D影像分析个性化定制手术方案,从螺钉置入位置到手术切口大小,所有参数都经过算法精密推演,临床精度可达0.1毫米以内。

  佛山禅医脊柱骨科一区副主任刘汉辉曾经收治了一位14岁脊柱侧弯的小女孩,“这个孩子脊柱侧弯75度,后凸50度,还有旋转,需要在脊柱两边打30多个钉子固定,如果是传统的手术,就只能靠医生用尺子一节一节测量计算,手术机器人就能通过多维度CT图像融合技术构建三维模型,根据大数据规划出最佳置钉路径,术中还可以通过参数实时调整。”刘汉辉说,机器人不仅延伸了医生的“眼”和“手”,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个数字化安全屏障,在神经血管密布的脊柱中开辟出安全通道,使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都有提升。

  关节机器人:个性化重建,重启“人体运动轴”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公认的治疗终末期髋、膝骨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传统关节置换手术高度依赖医生的肉眼观察和临床经验,虽然技术成熟,但在截骨定位、假体安放角度等细节上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可能。而智能关节手术机器人的引入,犹如为主刀医生配置了“智慧脑”和“稳定手”。

  “今年5月,关节手术机器人正式上岗至今,已经完成了超过100台手术,可以说使用机器人后主刀医生更有底气了。”佛山禅医骨科医学部主任李朝晖介绍说,关节骨科机器人集术前精准规划、术中实时导航和机械臂精准操作于一体。手术前,医生通过患者的三维CT扫描数据,在系统内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精确到毫米级地确定假体的大小、安放位置和角度;术中,系统通过光学跟踪仪实时追踪患者骨骼和手术器械的位置,将信息与术前规划无缝对接,医生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利用其机械臂的精准稳定特性进行截骨和假体植入,有效提升手术精度。

  60岁的陈阿姨(化名)来自香港,是先天的X形腿,随着年龄增长,膝盖变形磨损越来越严重,疼痛更让她举步维艰。“这种先天膝关节固定内翻患者,如果把其纠正成笔直的腿,走路反而会不舒服。传统的手术是先截骨再找平衡,机器人加入后,是先预平衡再截骨。”佛山禅医关节骨外科主任陈林建介绍说,关节手术机器人的加入,完全颠覆了关节外科的手术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机器人可针对患者关节解剖特征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通过动态调整截骨角度,确保假体植入与下肢力线完美匹配。医生在机器人辅助下,实现术前智能规划、术中导航下全程可视动态调整、结果可预见的精准手术操作。与传统关节置换手术相比,提升了手术精准性、个性化及术后安全性。

  双机协同: 构建骨科精准诊疗生态

  2024年8月,首届“南方骨科”大会暨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创新大会在佛山举行。通过搭建产研融合创新骨科研发平台,建立“南方骨科”成果转化临床示范基地,佛山正在打造全产业链骨科相关产业集群,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不少朋友会问:“机器人做手术真的可靠吗?”答案是:它是医生的“超级助手”,而非替代者,安全防护更是层层加码!机器人由经过严格培训、考核通过的专业骨科医生操控,所有动作都基于医生制定的方案,没有医生指令绝不会自动行动;手术过程中,机器人会实时进行安全自检,像个“严谨的安全员”,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在安全范围内。相比传统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大幅减少,手术风险也随之降低。

  自2022年起,佛山禅医继引进达芬奇机器人、射波刀等高端设备后,陆续引入脊柱骨科手术机器人、关节手术机器人等,组建起骨科手术“机器人战队”,重塑脊柱与关节外科精准诊疗格局。

  “机器人的价值不仅在于精准,更在于让复杂手术‘标准化’。”李朝晖表示,作为禅城区骨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禅医在使用机器人的过程中,发现机器人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医院和机器人制造方通过医工交互平台不断交换信息,促进骨科手术机器人发展。“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人都用得起、用得上这种高科技、高品质的诊疗服务。”李朝晖说,目前科室正在筹备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未来将向基层医院输出技术规范。

  “手术机器人还有收集临床数据的功能,当数万台手术汇集成大数据,将促进骨科手术技术的更新迭代。”陈嘉华表示,骨科机器人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手术工具的革新,更是整个诊疗模式的转变:机器人系统内置的专家操作模块,让更多医生跨越经验积累的鸿沟;无论患者身处基层还是三甲医院,均可接受同质化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手术时间缩短,让更多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

  专题

广州日报佛山新闻FSA9骨科机器人“战队”落户禅医
精准诊疗引领脊柱关节手术变革
高敏华、陈琳2025-08-22 2 2025年08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