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姨正在给女儿做饭。
民生暖闻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中午12时,走进位于滨江东路的刘姨家中,77岁的她正在耐心地教女儿阿丽(化名)做饭。“先把米放进水中淘一淘,发现杂质要挑出来丢掉,水淹过米大概两厘米深就好……”尽管用电饭锅焖米饭并不难,但对于有重度智力障碍的阿丽来说却一点不轻松。
过去两年,这个家庭经历了巨大变故:刘姨被诊断出胃癌,阿丽手臂粉碎性骨折,生活更加不能自理。刘姨的隐忧变得愈发紧迫——将来自己离世后,女儿托付给谁?
老母亲用爱包容“大宝贝”
刘姨介绍,女儿患有重度智力障碍,如今快50岁的她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
这些年,为了帮阿丽学会自理,刘姨操碎了心。有一次她下楼丢垃圾,让阿丽在家中炒菜,仅过了几分钟,刘姨回到家却闻到一股烧焦味,而阿丽正津津有味地在房间里看动画片。“我知道她不是故意的,她只是控制不了自己。”对于阿丽,刘姨是爱之深,责之切。她告诉记者,光教女儿焖米饭她就教了半年。
采访中,刘姨一直拉着女儿的手,眼神中满是爱意。回忆女儿成长中的点滴,是刘姨如今最快乐的事。刘姨说,女儿刚出生时并没什么异常,但迟迟不会说话,医生说她可能是发育迟缓。但一直到了上小学,阿丽连名字都不会写。后来刘姨的亲戚听说市内有一家特殊教育学校,便将她转学过去,阿丽小学读了整整10年。刘姨随后帮她联系了一家智残人士康复中心,让阿丽在那里做手工。尽管阿丽做事“不灵光”,但在刘姨眼中,她依然是自己最爱的“大宝贝”。
老母亲患癌 女儿如何托孤?
刘姨介绍,阿丽2023年在一家机构打短工,在一次拖地时不慎摔倒,右手摔成粉碎性骨折,到现在还留有后遗症。
怎奈祸不单行。刘姨半年前到医院检查出胃癌,好在女儿陪她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有几次,刘姨在病床上醒来时见到女儿趴在床边熟睡,她感慨万千。“她虽没那么聪明,但还知道在医院守护着妈妈。”
如今,77岁的刘姨每天都要挪着僵硬的双腿去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带女儿学做饭。对于生死,刘姨早已看淡,她唯一割舍不下的还是阿丽。
近几个月,女儿的托孤问题一直困扰着刘姨。直到她看到本报报道一位老人带着儿子住进养老院的故事,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自己或许可以效仿这种做法。
母亲最后的安排:努力攒钱 带女儿住养老院
刘姨如今退休金每个月大概有4000元,但对于全家的日常开支来说仍显得较为微薄。为此,她和女儿省吃俭用,经常到了晚上7点多才去买打折菜。
“女儿,我有一天不在了你怎么办?住养老院怎么样?”当着记者的面,刘姨试探阿丽。
“住养老院好啊。不用自己做饭,还可以在房间看电视。”阿丽脱口而出。刘姨忍不住笑了。“她只知道住在养老院好,哪知道即便是普通养老院,每个月收费也要好几千元。”
刘姨母女目前住的房子是单位房改房,自己没有产权。看到有的老人将房子卖了用作儿女养老,她非常羡慕。“我现在还不能走,我要努力把病治好,多攒下一点养老金,这样将来我们才有机会住进养老院。”
对于自己的病情,刘姨不愿多想,也不敢多想,因为她知道,目前女儿还是一刻也离不开她。多攒点钱,以后带着女儿一起住进养老院,是她眼下最大的动力。“我能力有限,也算是拼着最后一点余热,为她铺条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