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寂寞里开花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24日 游宇明

  年轻时梦想成功,喜欢读名人传记,有一种感觉特别强烈,那些文艺巨星、科学大师虽然无一例外是公众人物,但他们走进事业时反而比常人更不惧寂寞。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其代表作《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誉满全球,然而,梵·高的一生却是高度冷清的:他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却几次被排挤;认真钻研绘画艺术,成就非凡,却长年卖不出一张画,生活拮据,许多时候不得不接受弟弟提奥的资助;感情生活很不如意,爱上表姐却被拒绝,一个中年大嫂看上他,他对她又毫无兴趣。然而,有一点梵·高非常清楚,无论生活多么坎坷,无论掌声多么稀微,他都需要坚持。这种在寂寞里对事业的“不离不弃”最终成就了他。

  寂寞还会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不被外在的喧嚣打扰。一个人太被关注,也许可以得到成功的幻觉,却需要承担梦想夭折的风险。胡适非常有才华,功底也不错,假若他在学术研究方面集中精力,完全可能成为陈寅恪式的学者,但他太好热闹,对别人的邀约来者不拒,以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学问。他的《中国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都只写了上卷,而无下卷,被黄侃戏称为“著作监”。钱钟书不同,他一生不爱交游,经常谢绝各种拜访,只是躲进书房干自己想干的事,结果他写出了博大精深的学术名著《管锥编》,全书一百三十万字,考据辞章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学科的壁垒,其间多有新说创见。钱钟书是在寂寞中以巨额的时间换取了人所不及的生命作为。

  人一生要走的路很多,有的走对了,有的走错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看到了自省的极大价值。自省的目的不是骂自己几句,而是为了更好地抵达命运的远方。自省天生是跟热闹无缘的,它更多地出现在灯下的静坐、屋角的沉思、广场上的独自徜徉。寂寞催生思考,思考修改脚步。

  在寂寞里开花,花才艳得长久、香得浓烈。

  (游宇明)

广州日报文娱·闲情A10在寂寞里开花 游宇明2025-07-24 2 2025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