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深处是吾乡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24日 刘力

  自幼便是书虫,有自己独立的书房,是藏在心中的一个梦,这个梦做了很长。在岁月的长河里跋涉半生方才圆梦。而此时内心所念的书房,已不仅仅是存放书籍的物理空间,更是我喧嚣尘世里的一方心灵净土,一座精神家园。书房承载着我对墨香的痴恋,对知识的渴求,还有笔耕的乐趣。

  幼时随父母在农村,父母的家当非常简陋,被子里却还是夹了些书。没有电灯不通汽车的村落中,有一幕深藏在了我的脑海中。一灯如豆,劳作了一天的父母在灯下看书,摇曳的光焰将书页染成暖橘色。长大以后我才知道,那是父母给我种下的精神火种。

  父母教我识字,书上的文字如星星,在我眼中越聚越多,墨痕照亮了乡村的简陋,让贫瘠的角落充盈着希望。父亲给我讲书中的故事,母亲拿着歌本轻哼旋律,“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放羊的孩子王二小……”那些故事那些歌声,让我遁入时光褶皱,沉浸在情节和乐曲的跌宕起伏中。

  九岁到了矿山,在子弟学校上学,当老师的母亲便不时从图书室借书回来。而我最魂牵梦绕的是集市上的半间书店,说半间是因为半卖书半卖文具。每每路过书店,我都会驻足良久,隔着玻璃贪婪地望,那些书就像神秘宝藏吸引着我,即便只能相望,也是莫大的享受。

  想过当售货员,只为近水楼台先览书。有人问起志向,脱口便答“图书管理员”。求学的岁月,夜深入梦,常常会出现一间亮如白昼的书房,书架上放满了琳琅书卷,我安坐其间,自由的心灵在知识的海洋里洗涤、淬炼。

  初中假期,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亦读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骤雨》《红岩》……自幼起积攒的压岁钱零花钱,悉数换作连环画,还编号造册,存于床边橱柜。望着这些“财富”,只觉得自己是精神世界的君主。

  彼时没有升学压力,课堂时光皆是享受。语文老师悉心指点写作,小学时习作便见诸报端。或许是博览群书,增强了理解能力,课业也没落下,中考成绩特别好,成了小山坳里飞出的凤凰。此后负笈进城,一走便是数十年光阴。

  工作几十年,辗转多地,搬家搬办公室多次,最沉重的始终是那一箱箱书籍。每本书都像老友,封存着独属的光阴,记录着成长的年轮。它们随我颠沛流离,历经风雨,如今已累至万余册。这些书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我生命历程的见证,已成我“心房”的主要构件。

  父亲去世,整理遗物时,我留下了他的部分藏书,即便我对地质爆破专业一窍不通,还是留下了些他最珍爱的手稿和山里的矿石标本。母亲走后,我又带走了她抗癌十余年的医药典籍,还有她积年收集的歌本,战地歌声、银幕歌声、中老年最喜爱的歌……看到这些书,便会看到父亲跋山涉水找矿的身影,便会看到母亲给学生排舞蹈,领着大家跳广场舞的身影。岁月的回甘在心底漫开。

  (刘力)

广州日报文娱·闲情A10墨香深处是吾乡 刘力2025-07-24 2 2025年07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