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西关书房”迎来入馆高峰。
民生微实事 点滴暖民心 11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实习生李梓夏
暑假期间,“图书馆热”升温。在广州荔湾区海龙街道,荔湾西关实验小学海北学校(下称“海北学校”)内的“西关书房”迎来入馆高峰。其实,不仅是在暑假,平时这里也人气颇旺。这间约100平方米的社区图书馆,除了面向海北小学的师生,还向周边2万余社区居民敞开怀抱,通过创新“一馆双门”实现学校、社区的融合使用——工作日上课时段开通师生通道,保障海北学校师生阅读、借还等需求;工作日的午间、夜间部分时段以及休息日昼间开通居民通道,向社区居民提供广州全市图书通借通还和阅览图书服务。
这么做不单单是为了提升空间使用效率,更是为了解群众的难题。海龙街道位于广佛交界处,辖区广阔,面积达9.5平方公里,居民前往区、街道图书馆路途较远,“借书难、还书难”问题突出。经海北社区党支部工作人员深入调研,发现海北学校临街处有一处废弃仓库,经多方论证,确认其具备改造为多功能图书馆的条件。在荔湾区图书馆、学校及社区的合力推动下,该空间变身为一个拥有4000余册藏书、功能分明集借阅、展览、培训于一体的社区文化空间。
蝶变的背后,有一个关键巧思:为精准对接学校师生与周边居民的阅读需求,该馆创新实施“分时服务+双通道”机制,在学生在校时段服务师生,课余时间服务居民,内门定时服务师生,外门错时服务居民,一处空间,服务两方,高效盘活时空资源,切实扩大“西关书房”的公共服务覆盖面。该馆还接入广州市图书馆集群系统,全市图书跨馆际、跨校际流通与共享,实现“一证通借、全市通还”的便捷服务,有效缓解边远社区图书资源不足、借阅不便等痛点问题,让学生“就地入馆”、群众“就近阅读”,畅享全市图书资源。
走进“西关书房”,借阅区从经典文学到科普读物,各类图书应有尽有;展览区正展示学生及居民的艺术创意作品。
“以前去广州图书馆借书很麻烦,看完还得专门跑回去还,现在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书还书,省时省力!孩子也可以利用放学后等接送的时间来这里看书,特别安全放心。”学生家长戚银珠点赞道。
4000余册图书成为孩子们遨游的知识海洋。“等放学家长来接的时候,我就来这里看书,最喜欢看的是《特种兵学校》,特种兵真是太有力量了!”学生郑浩轩说。“我喜欢看《中华美食》,感受到了中华美食里的文化传统。”学生郑家祈分享道。
海北学校负责人表示,“西关书房”便利孩子们利用空余时间借书、阅读,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其成功运营也是“馆、校、社”三方协同创新的成果,推动了书香社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