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新邮政业监管模式 筑牢寄递渠道“扫黄打非”防线

五看鉴别法 群众辨真伪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21日 黄岚

  活动展位上,孩子们在认真阅读。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岚 通讯员穗宣摄影报道)今年以来,广州市邮政业立足寄递渠道监管前沿,以“创新监管+多元共治”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制度建设—执法监管—宣教融合—长效防控”全链条的“扫黄打非”治理格局,严防各类非法有害出版物经寄递渠道流通传播。

  市邮政管理局将“扫黄打非”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构建“年初部署—季度调度—月度督导”责任闭环:年初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明确将查堵非法出版物作为首要任务;每季度召开政企联席会议,听取邮政、快递企业工作汇报,通过“问题清单+整改台账”推动责任落地;每月对重点案件线索核查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目前18个基层站点已覆盖邮政及快递主要品牌,全行业共签订“扫黄打非”责任书4.5万份,形成“市级统筹—企业落实—站点执行”三级防控体系。企业通过智能安检与人工查验相结合,2025年上半年自查上报违禁物品信息600余条,成功拦截率较去年同期提升27%。

  组织召开全市邮政快递行业“扫黄打非”专项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会,要求邮政及快递企业切实维护寄递渠道文化安全,坚决封堵非法出版物传播路径。

  推行“科技赋能+联合执法”立体化监管模式,联合市公安局出台《寄递业安全问题共治工作机制》,会同市“扫黄打非”办形成《邮政快递业线索快速核查机制》,建立“警邮数据互通、案件协查联动、隐患联合整治”工作模式,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对安检数据实时监测,对可疑包裹自动预警。在全国两会、广交会等重要节点,联合公安、文化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今年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近300人次,对中通、圆通、韵达等企业开展137家次检查,发现并整改隐患15个。

  督导企业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导向打造多元宣教矩阵。

  社区普法场景化。联合人民街道、派出所开展“寄递安全进社区”活动,通过仿真样品展示、互动问答等形式,现场传授非法出版物“五看鉴别法”(看封面、看印刷、看条码、看版权页、看内容),接待咨询120余人次,发放《家庭文化安全指南》等宣传品230余份。

  校园护苗沉浸式。在黄埔公园精心打造11个“护苗·绿书签”主题展区,通过VR技术沉浸式还原非法出版物查堵、盗版书籍销毁等典型场景;同步联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捐赠价值10万元正版图书,建立“护苗图书角”,引导学生拒绝盗版、远离有害内容。

  文化惠民品牌化。打造“花山书韵”全民阅读IP,联合花山镇政府发起“书香传递”行动,严格筛选正版爱心图书128册,定向捐赠至留守儿童之家;创新打造“文创邮局”,坚守版权保护底线,推出“时光邮筒”慢递服务、名校联名正版明信片及花山文化主题合规邮品,坚决抵制盗版侵权与不良内容。

  广州市邮政管理局建立“扫黄打非”工作与行业治理深度融合机制:将基层站点建设纳入快递进村、乡村振兴工程,在从化等涉农区域布局5个“扫黄打非”基层站点;按照“扫黄打非”一线工作指引加强基层站点建设,以标准化建设推动查堵能力提升。

广州日报要闻A4五看鉴别法 群众辨真伪 黄岚2025-07-21 2 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