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改村里的温馨家园

南沙区爱晚亭为老人众筹16间“过渡暖巢”
广州日报 2025年07月04日 耿旭静、董业衡

  长者在爱晚亭参加“筷子接力”小游戏。

  民生微实事 点滴暖民心③

  亭角村党支部引入“暖南发展合伙人”,通过“村民筹一点、企业捐一点、党组织补一点”的改造模式,将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用房盘活为养老中心,在旧改过渡期为老人筑起“温馨家园”。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肖佳城、黄炜桐、李婕妤 

  南沙区南沙街道亭角村处于城市更新改造“过渡期”,回迁房尚未交付,村内群众各自分散而居,老年群体面临“搬迁难”“安置难”等问题。村党支部创新思路,以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空间为载体,采取“众筹共享”的形式,引进广州市保惠置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爱晚亭”民生微实事项目。目前已建成配有独立卫浴、空调等设备并进行适老化改造的16间公寓,打造集24小时照料、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温馨家园,让旧改村“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兼具品质与温度。

  打造长者24小时守护站

  “我妈有慢性病,工作人员不仅安排体检,还每天提醒吃药,比我们子女都上心。”高奶奶儿子的安心验证着“爱晚亭”作为城中村改造过渡期“安心港湾”的价值。

  亭角村党支部引入“暖南发展合伙人”,通过“村民筹一点、企业捐一点、党组织补一点”的改造模式,将党群服务中心闲置用房盘活为养老中心,“一站式”开展适老化改造,从改造到功能区划分,均从老人需求出发。像高奶奶这样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还能享受定制化健康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养老服务区域位于党群服务阵地内的优势,发动居住地党员就近就便参与轮值照料,与聘请的专职工作人员交织组成24小时守护网,确保第一时间掌握老年人情况,让老人的子女安心。

  “爱晚亭”每个房间都标配防滑地砖、扶手,在庭院、走廊等公共区域安装24小时监控系统。“这里什么都是新的,护工随呼随响应,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高奶奶指着房间里的呼叫器补充道。

  爱晚亭成银发乐园

  “孩子在外打工,征拆后一个人租房很孤单,现在吃得好睡得好,还有老姐妹唠嗑散步,幸福!”张奶奶边追剧边感慨的日常,是“爱晚亭”的生活缩影。

  村党支部全面摸排拆迁安置“过渡期”老年人的居住状况,为每位老人建立档案,对独居或患病老人“一人一册”定制方案。工作人员王满棠说:“有老人刚来时不习惯,甚至不愿意出房门,我们除了每天陪他们聊天,还专门请心理咨询师疏导,开展‘最佳搭档’计划,带着他们跟其他老人组队参与广场舞表演、下棋大赛等活动,现在个个脸上都有笑容了。”

  “原以为老了就没用了,来这参加手工活动、健康讲座,认识了好多新朋友,生活变得很充实。”王阿姨虽然不住在爱晚亭,却也在“爱晚亭”找到了新的生活支点。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大党委”共建单位的力量,引入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共同建设养老服务项目,聘请专业团队负责日常运营,精准提供基础+定制多元化服务,定期开展医疗检查、康健理疗等服务,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社工积极参与捐赠,开展表演、慰问等人文关怀活动,还发动党员与老人结对,通过代购代办、谈心陪伴等小事传递温暖。这些由党组织牵头、企业群众参与的暖心举措,让“爱晚亭”成为老人情感寄托的港湾。

  从适老化改造的细节到党员结对的温情,“爱晚亭”以民生微实事的扎实举措,在旧改过渡期为老人筑起“温馨家园”。“爱晚亭”关爱互助养老中心,正是亭角村党支部为解决旧改征拆留守老人生活困境而办成的民生微实事。

广州日报要闻A7旧改村里的温馨家园 耿旭静、董业衡2025-07-04 2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