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汕头市“岭南第一侨宅”

故居连乡情 文旅展活力

广州日报 2025年06月05日 陈家源

  在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藏着一座历经600多年岁月沉淀的古村落——前美村。这个户籍人口不到7000人的小村落,却在海外有1万多的乡亲,这里还坐拥“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

  日前,前美村成功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公布的“2024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成为全国30个典范之一。本报记者来到前美村实地探访,看这座百年侨乡如何借力“百千万工程”,走出一条“潮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赖奕纯

  古韵悠长的侨宅

  前美村始建于元末明初,是著名的侨乡,村内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遗存和优越的自然资源。“中国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广东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对于前美村所获荣誉,隆都镇党委委员、妇联主席蔡桂涵如数家珍。

  踏入前美村,古韵悠长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前美村有一大片传统古民居建筑群,大部分建于清末民初,可以说是潮汕文化的活化石。”讲解员黄怡琳感慨。而在这众多的历史建筑中,陈慈黉故居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历时近半个世纪才建设完成,占地2.5万多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故居集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书斋等宅第于一体,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进口瓷砖、罗马柱等元素巧妙运用,澄海双咬鹅、竹编等潮汕文化符号随处可见。

  “潮侨农”的融合

  “咚咚喳,咚咚喳……”鼓点铿锵、鼓槌翻飞,一场气势恢宏的英歌舞表演正在陈慈黉故居前上演。广场舞池四周,游客们早已里三层外三层,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这里每天都有英歌舞表演,上、下午各一场,由隆都镇本地的英歌舞队现场演出。”蔡桂涵介绍道。

  英歌舞跳进古建筑,正是前美村创新探索“潮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前美村紧抓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有利契机,着力挖掘“古村落、潮文化、侨文化、侨资源”独有优势,推动文物修缮保护、民俗文化传承、环境整治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将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推动“潮侨农”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英歌舞、潮剧、竹编、油纸灯笼等潮汕传统文化,侨批、侨居等华侨元素……如今,陈慈黉故居已成为潮侨文化的平台载体。潮侨兼而有之,前美村还做起“农文章”,构建了农文旅产业“综合体”。

  古村落保育的样本

  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前美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传统古村落到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

  “预计今年全年来前美村旅游的游客有望突破100万人次。”前美村村干部陈作松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

  如今,前美村保护传统村落和发展文旅产业的经验做法入围“2024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典型案例”,成为全国30个典型案例之一。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姚望新表示,此次入围是对前美村形象和经验做法的一次总结和展示,是一次讲好汕头故事、讲好侨乡故事的好机会,更是前美村积极探索实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

  在“百千万工程”浪潮中,前美村这座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展现着其独特文化魅力与蓬勃发展活力,成为古村落保育与活化发展的生动样本。

  侨宅趣闻

  这座“岭南第一侨宅”究竟有多大?据说因为实在太大、窗户太多,当时需要专门雇佣一位“窗户工”,负责开关窗。整座宅子面积相当于3.5个足球场,至少有1000多个窗户。每天清晨就开始开窗通风,一开就开到中午,午饭休息后就开始关窗,关完窗天也就黑了。

广州日报广东A11故居连乡情 文旅展活力 陈家源2025-06-05 2 2025年06月0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