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将市级教育资源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深度融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直建
4月上旬,东莞市教育局先后与水乡经济区、塘厦镇签约共建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致力于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建设一批好学校、引进一批好老师,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新需求、新期待,市镇两级携手探索教育综合改革迈入实质性阶段。
十天之内,东莞两个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浮出水面,让人们对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抱有更多的期望。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将为东莞的教育格局带来哪些影响?东莞的教育事业将如何高质量发展?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独家采访了东莞市教育局。
为何要建实验区?
破题优质均衡发展 打造现代化教育高地
东莞为什么要打造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东莞市教育局表示,作为经济强市,东莞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教育发展与城市定位和群众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随着人口持续流入和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成为制约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在此背景下,东莞以创新实践回应时代命题,启动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建设。
东莞建设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通过市镇共建、资源扩充、试点先行的模式,系统性破解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难题。一方面,立足本土实际,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改革经验,为教育强市建设探索新路径,推动东莞教育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另一方面,聚焦群众关切,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以高质量教育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东莞以市镇共建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为抓手,锚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从学位供给、教育质量、师资建设等维度系统发力,全方位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打造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高地。尤其在优质学位供给方面,推动镇街建立学位“潮汐使用”机制,依据区域人口流动、产业布局变化,灵活调配学位资源。推动公民办学校转段升级,动态调整办学规模,有效破解公办学位供需矛盾,切实做好中小学学位迎峰工作,确保优质教育资源触手可及,从根本上满足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
通过市镇共建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推动东莞教育事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扩优提质”意味着什么?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2020年3月,东莞全面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此次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提出“扩优提质”。五年时间,东莞教育从“扩容提质”到“扩优提质”的转变,其中意味着什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东莞适时提出教育“扩优提质”,既是对“扩容提质”的延续,也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更高追求。从“扩容提质”到“扩优提质”的转变,标志着东莞教育从满足人民群众“有学上”需求的阶段,迈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的阶段。
当下,人口快速增长给东莞公办学位带来了巨大压力。为应对这一挑战,东莞果断理顺市镇两级办学体制,自2020年起举全市之力,全面启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东莞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创新教育用地、资金保障机制,通过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等多种方式,累计新增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26.5万个,这一数量居全省地级市之首,有力保障了二孩入学高峰时期的学位需求。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普通高中学位建设,市第十一中学投入使用,市第十二高级中学、东莞水乡未来学校、东莞湾区中学等多所公办高中建设项目加快落地,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资源布局。
在扩充公办学位的同时,东莞也十分注重提升教育质量。深化集团化办学,组建97个市级教育集团,覆盖成员学校339所,真正实现“扩一所、优一所”,让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成为优质教育的承载地。随着一系列扩容提质举措,东莞拥有的省“三名”工作室主持人、省教研基地、省优质教育集团数量居全省地级市第一。2023年,东莞成功被省立项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是对东莞近年来教育工作的高度认可,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何先选择水乡和塘厦?
水乡赋能产业升级 塘厦融深培育人才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率先在水乡和塘厦建设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背后有着什么样的考量?
东莞市教育局回应道,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领导多次深入镇街调研,整合优质资源,助力镇街实现高质量发展。水乡经济区作为广东省重点发展平台以及东莞市四大战略平台之一,同时也是全市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正在全力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台资经济、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对高素质人才有着强烈需求,而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至关重要。
近两年来,水乡大力推动洪梅中学新校区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投入使用。促进水乡未来学校落地,为区域教育注入新活力。新建望牛墩望溪小学、洪梅中心小学改造提升,持续改善水乡片区学校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水平。不仅如此,水乡经济区着力完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从多个维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些前期努力和发展基础,具备了率先开展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的条件。
塘厦作为东莞临深片区重要门户,正大力推进融深发展先行区建设,目前已集聚了鼎湖科技园、极目科技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随着这些高科技重点项目的推进,大量优质科技资源和高新技术人才将加速汇聚,这无疑对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塘厦镇委、镇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累计投入12亿元深入推进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成效显著。塘厦建成塘厦第二实验小学、塘厦第二初级中学等一批新优质学校,为区域教育发展增添新力量。同时,辖区内还集聚了一批传统强校,教育资源丰富且底蕴深厚,教育服务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基于这样良好的教育基础以及产业发展对教育升级的迫切需求,塘厦镇也成为率先建设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的理想选择。
如何推进“人工智能+教育”?
构建“四智”应用体系
目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与创新的关键驱动力。东莞也提出让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率先推行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在“人工智能+教育”这一赛道,东莞将如何出击?
东莞市教育局表示,东莞将围绕“AI赋能教育”构建“四智”应用体系(即“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管、以智助研”),积极拓展数字化教研与新型教学资源,助推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构建与应用,全面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今年,将完成首轮教师全员研训,力争实现教师全员基础技能达标;2027年实现30%的教师能利用AI赋能教学与教研,10%的教师能够自主开发教学应用,为智慧教学落地夯实师资基础。同时,推动学生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通过“普及、研学、社团、竞赛、英才”五级课程体系推动人才梯队构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作为第一批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水乡经济区和塘厦镇的人工智能建设重点项目也将重点推进。通过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推动有条件学校与知名科技企业开展智慧教育合作,探索包括但不限于数智作业、五育评价、教育场景智能体等创新应用,立项有关科研课题,推进技术支撑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东莞市教育局称,将联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探索“四智”应用体系,推进智能问政、智能作业、智能课堂评价、智能体测、智能导师、虚拟实验、智能治理等项目试点,逐步构建“教学行为大数据、体育健康大数据、作业大数据”三大数据体系,推动循证教研、因材施教和科学治理,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如何推进实验区建设?
推动项目落地生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东莞市教育局表示,虽然已分别与水乡经济区和塘厦签署了共建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框架协议,但签约只是建设实验区的开端,推动实验项目落地生效才是目标追求。
接下来,一方面要组建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运作机制,同时依据框架协议,制定年度任务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工作举措和进度安排,按照职能安排专人负责,推动实验区各项目落地见效。另一方面,持续推动实验区赋能镇街教育高质量发展,综合考量教育基础、发展潜力、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在全市布点若干个实验区。
目前,东莞市教育局正与滨海湾新区共同谋划实验区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