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博物馆“初露真容”

为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预计2026年竣工
广州日报 2025年04月18日 阮元元、王纳

  建设中的前海博物馆航拍图

  前海博物馆效果图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阮元元、王纳 通讯员黎俊)昨日,备受瞩目的前海博物馆项目内部首次向媒体开放。作为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之一,前海博物馆已连续六年入选市重大项目,自2024年12月建筑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后,工程建设正稳步推进,目前总体形象进度已达40%,预计202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当天,记者跟随项目团队深入建筑核心区,提前领略了这座未来城市地标的魅力。前海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主持设计,以“文明之树、时代明灯”为设计理念,融合前海山海城特色,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综合性、开放型、智慧型、国际化的博物馆。项目占地面积约3.2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不仅具备传统博物馆的核心展陈功能,还创新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成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综合体。

  “这座建筑宛如生长在山海之间的一棵文明之树,主体结构由中间的8个核心筒和外围12 根向外倾斜的钢结构柱子构成。造型汲取了重檐飞扬与刚刚打开的庆典灯笼的意象,体现了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同时,建筑的中庭和空中观景台都朝着山海敞开,营造了极具开放共享特性的都市立体文化客厅。”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创作院副院长、前海博物馆项目设计总负责人张振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在探访过程中,记者重点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城市会客厅和无柱山海剧场。其中,净高40米的中庭别具一格,运用“负形”手法重构传统楼阁意象,纵向贯通四层空间,且遵循“吉尺”比例向上逐层收分,与建筑“重檐飞扬”的外观相呼应。未来,这里将配备数字投影系统,融合声、光、电技术,打造开放性、功能性、艺术性兼备的“城市会客厅”,满足各类文化活动需求。

  而在距离地面45米高的五层平台,近百米跨度的无柱山海剧场同样令人惊叹。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将桥梁工程的拱结构应用于建筑高位,成功打造国内罕见的大跨度无柱空间。两座圆拱分别高达22.75米、跨度94.34米,南北各一。施工过程中,总包团队引入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实现了巨型圆拱的“毫米级合龙”。

  未来,剧场南北两侧近5000平方米的无柱空间将变身多功能观演台,北侧“海剧场”可观前海湾海景,南侧“山剧场”可览大小南山风光,既可以作为独立观景平台,也能与建筑内部空间协同运作,成为全年龄段共享的云端文化聚场。“人们在这里无须担心日晒雨淋,能全天候欣赏前海湾壮丽的自然与都市景观。”张振辉表示。

广州日报深圳新闻SZA7前海博物馆“初露真容” 阮元元、王纳2025-04-18 2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