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到底怎么处理?

专家提醒:第一次崴脚就应重视 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当会造成更大损伤
广州日报 2025年04月10日 张青梅

  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医学指导/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外科侯辉歌副主任医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灿城

  9岁的小月(化名)在一年内崴脚3次,第三次崴脚后,她的脚沾地就痛,已经完全无法行走了。爸妈带她到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踝关节扭伤伴有腓骨远端撕脱性骨折,需手术治疗。崴脚,医学上称为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率很高的运动损伤。崴脚真的是小事吗?崴脚后,什么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踝外科侯辉歌副主任医师表示,崴脚绝非小事,如果第一次扭伤时未得到有效诊治,容易引起经常性的反复扭伤,因此第一次崴脚就要特别重视,及时诊治。

  崴脚后要“听劝”:

  既要拍片也要做B超

  一年多以前,小月不小心崴了脚,脚踝马上肿了。父母带她就近找了一家医院就诊。拍了X光片后,医生说骨头没事,父母就拒绝了医生做B超的建议,买了点红花油和膏药就带着小月回家了。后来小月的脚虽然消了肿,也能正常行走,但跑步时,总觉得足踝外侧发不了力,一跑就感到外侧痛。在随后的一年中,小月又崴了两次脚——第三次崴脚后,小月的左脚一落地就痛,爸妈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门诊中,侯辉歌见过很多因反复疼痛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多是因为脚踝扭伤后没有重视。“他们在休息后疼痛缓解,就不当一回事了,也不去医院检查,可能韧带断了都不知道。有人直到反复崴脚或异常疼痛才去就诊,这时已成为陈旧伤了。”

  崴脚后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侯辉歌表示,“肿胀是非常典型和重要的就医体征之一。”他建议,如果出现较严重的疼痛、肿胀、淤血,都需要及时就诊。“要先拍X光片,查看是否骨折,如果没有骨折,还要考虑做B超看软组织情况,必要时用石膏或支具固定。”他说,一定要“听劝”,以下三个认知误区要避免:第一,扭伤脚不去医院;第二,只拍片,不做B超;第三,检查都做了,却没有正确治疗。

  “韧带就像松紧绳,反复拉伤会让它变得更松更长,脚踝的稳定性会越来越差,容易引起习惯性崴脚。这时伤的就不只是韧带,关节软骨也会损伤,造成滑膜炎,甚至长骨刺,引起踝关节反复、经常疼痛,加速关节退变。”侯辉歌说。

  医生建议崴脚已经一年的小月接受手术治疗。侯辉歌说,儿童与青少年的骨骺还没有发育好,因此,在手术中保护骨骺非常重要,对于置钉的方向和角度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操作难度比较大。

  针对小月的病情,侯辉歌结合团队独创的改良缝合方法,帮她实施了微创关节镜手术。术后,小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很快就开始了下地行走的康复训练。

  崴脚后要及时就医

  避免这些处理方式

  侯辉歌强调,崴脚非小事,第一次就要把它处理好,如果早发现早治疗,预后一般都不错,绝大多数人可以痊愈。以下几种处理方式要避免:

  1.崴脚后回家热敷:热敷只会增加扭伤部位的出血,加重肿胀和疼痛。崴脚后的72小时内应该适当冷敷,每天三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

  2.抹上红花油使劲揉:无论是红花油、活络油还是正骨水,只要皮肤不过敏,可以在扭伤早期涂抹,但不能用力揉搓,否则可能会引起微小血管再次出血,肿胀加重。

  3.感觉好点了就马上去运动:崴脚后可能会伤到骨头和韧带,在没有彻底康复时贸然活动可能会加重损伤。

广州日报健康周刊A11崴脚到底怎么处理? 张青梅2025-04-10 2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