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雕像。

位于中国古村落—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内的阳明广场。

王阳明手植古榕。

水背村内的巡检司旧址。
和平县是河源市历史悠久的小县城,因有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而闻名。其在任期间,在和平县留下众多文物古迹,尤其是和平老县衙内的古榕树最为有名,它不仅是自然生长的奇迹,更是历史的见证——相传这棵古榕树是王阳明亲手种下的。
昨日,记者从和平县政府获悉,王阳明文化研学馆将于今年5月下旬建成竣工。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朱景优、邓燕琴、杨廷强
王阳明手植古榕古韵依旧
记者昨日在和平县阳明镇政府(原和平县政府旧址)大院内看到,古榕树枝繁叶茂,树高23米,约7层楼高;树径胸围942厘米,需六人才能合抱;冠幅平均34米,其中树枝延伸东西长度40米、南北28米,占地约1000平方米。据传,该树是王阳明在和平县衙开衙时亲手种下的,历经500多年的风雨,依然生机勃勃,见证了和平县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如今,这棵古榕树成为和平县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感受王阳明的历史遗韵。
除手植古榕外,王阳明在和平县留下的文化遗迹或文化遗产众多,包括阳明纸、阳明伞、粤赣古驿道旁的手植古杉树、和平县(大坝水背村)巡检司旧址、浰源浰头山剿匪大本营等。
近年来,和平县在发掘本地王阳明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工作,如成立了王阳明研究会,出版了《王阳明与和平》等书籍,在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新建了阳明广场和阳明文化旅游区,在和平县城建成了阳明博物馆、树立王阳明塑像石雕等地标性建筑。眼下,和平县政府正在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大坝镇水背村修缮建设一座王阳明文化研学馆,将于今年5月建成竣工。这些举措不仅保护和传承了阳明文化,也提升了和平县的文化软实力。
和平县治因王阳明而设
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中擒获池仲容的故事尤为著名。河源市文广旅体局局长曾淑梅告诉记者,池仲容出生于和平浰头曲潭村,他领导的军队在浰头一带建立了政权,与官府对抗。
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阳明被任命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负责江西南安、赣州及广东南雄、韶州、惠州、潮州等地的治安。他采取了多种策略对付池仲容,包括招抚和军事行动。
在一系列的斗智斗勇之后,王阳明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初三日设宴款待池仲容等人,并在宴会上将池仲容及其部属拿下。
后来,王阳明上书朝廷,建议在浰头增设和平县治。朝廷批复后,和平县治建立,王阳明的名字由此与和平县的阳明镇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