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召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评估咨询会

三年共投入760亿元 重塑城乡融合新格局

广州日报 2025年03月19日 李传智

  昨日,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县域实施单元省级试点(佛山市南海区)成效评估咨询会在佛山南海召开。本次会议通过“实地调研+集中开会”的形式,邀请国内“全域土整”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点评南海区试点成效,点拨新的改革思路,推动南海区常态化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迈入新阶段。

  自2022年获批首个以县域为单元的省级试点以来,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年来,南海区一共谋划1100多个项目,总投资额760亿元;累计整治建设用地6.5万亩,整治农用地4.7万亩,实施生态修复22.3万亩,逐步勾勒出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南海新画卷。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传智 通讯员唐可欣、南宣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南海“去旧焕新”

  此次咨询会邀请了4位国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知名专家。会议召开前,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康晋斌的陪同下,专家们分别走访调研丹灶镇良银心千亩水田垦造项目、金沙岛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和狮山镇城市空中展厅。

  调研中,良银心垦造水田项目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关注。该项目在全省首次尝试水田垦造与“房券”制度挂钩,创新提出工业反哺农业模式,村集体连片出租农用地给政府用于水田垦造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除常规租金外,项目所在的良登村孔边经济社获得了7600平方米的产业保障房,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超过130万元的房租收入。

  专家学者们对狮山镇产业用地整备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狮山牢牢把握佛北战新产业园、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以及大桃园产城活力区等发展机遇,擘画了“一轴四核三带”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大镇蓝图,以战略高度谋划产业、城市、生态新布局,实施“南海全域+”多元模式,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科学、有序开展。自2022年以来,狮山镇全力推进各项整治任务,整合出大量可开发利用的土地空间:累计完成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超6000亩、综合整治约23000亩、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达7000亩、集约农用地超11000亩。

  专家把脉送上南海“全域土整”金点子

  会上,专家们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结合调研成果和南海实际,为南海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言献策。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原司长周远波总结了南海全域整治的四大创新——思维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他谈道,未来南海全域整治要重点解决政策衔接和协同问题,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培育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治理体系,为全国高度城市化地区空间治理提供更多的“南海方案”。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白景明看来,南海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从多个角度把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其突出表现是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解决小、散、乱、污业态带来的各种问题。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叶艳妹则认为,南海在全省首推“四券”政策,以地券跨区域优化用地布局,以房券保障村(居)发展权益,以绿券填补地券覆盖空白,以金券畅通整治项目融资渠道,实现“调出”“挤出”“腾出”“借出”更多发展空间和资金,助推生态复绿。她建议,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进一步研究评价指标,增加效益评价等内容。

  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志谈到,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审视南海区试点经验,分别从规划逻辑、实施路径、创新价值三个维度进行点评。他建议,下一步南海全域整治要深化生态价值转化,探索“生态地券”交易,将河网修复、湿地建设等生态工程纳入指标体系,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注城乡融合韧性,在连片开发中预留10%留白空间,应对产业迭代和人口结构变化。强化数字国土赋能,建立整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确定四大目标

  此次会议拉开了2025年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攻坚战的序幕。2025年,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继续以“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为主要目标。

  现场启动南海区2025年全域整治蓝图共绘仪式,明确2025年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整理、农用地整理、生态修复、村庄综合整治四大任务核心攻坚目标。在建设用地整理方面,全区将储备土地10000亩,打造连片产业社区20个;农用地整理方面,全区新增耕地2200亩,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生态修复方面,腾退并复垦复绿3000亩;村庄综合整治方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项目13个。

广州日报佛山新闻FSA10三年共投入760亿元 重塑城乡融合新格局 李传智2025-03-19 2 2025年03月1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