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帮我拿到房产证

本报牵线 律师、志愿者全力相助 历时三年多八旬阿婆圆梦
广州日报 2025年03月14日 肖欢欢

  林淑菁律师把房产证交到马婆婆手中。

  本报2024年4月11日报道版面。

  本报2024年11月4日报道版面。

  民声追追追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实习生田滢馨

  “真的要感谢律师团队,感谢热心志愿者,感谢广州日报的牵线和追踪,帮我拿到了房产证。”日前,记者跟随志愿者团队探望海珠区江南中街道得胜社区年过八旬的残障老人马秀龄时,马婆婆对在场众人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曲折“圆梦路”:

  寻继子未果律师助她打官司

  马婆婆今年85岁,是马来西亚侨眷。1987年,她经人介绍认识了广州一位姓赖的离休干部,1989年在广州结成连理。据了解,二人此前各自有过一段婚姻,赖伯与前妻汤某生育了儿子赖平(化名),马婆婆与前夫育有一女金小菊。而赖伯与马婆婆婚后购买了位于得胜岗67号的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屋,登记在赖伯名下,属夫妻共同财产。

  2008年11月,赖伯因病去世,此后马婆婆希望将这套房屋登记在自己名下以保障晚年生活,但一直无法联系上继子赖平。

  2021年11月19日,海珠区侨联法律援助中心、广东穗恒律师事务所志愿服务队律师在江南中街开展公益宣传。得知马婆婆的情况后,穗恒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淑菁当即表示愿意帮这个忙。但赖平自从20世纪60年代父母离婚后随母亲生活,至今杳无音信。律师团队多次前往多地查询其信息都没有收获。即便走诉讼路线,也因无法提供被告赖平的身份材料而被法院多次退回。

  为争取法院立案,林淑菁以其他适格被告为突破口,多番与马婆婆沟通释法并经其同意后,将其女金小菊列为被告,该案最终立案;由于赖平是法定继承人之一,法院随后追加其为共同原告。2024年2月1日,该案在海珠区人民法院开庭。因各方无法联系上赖平,马婆婆要求继承该房屋的全部产权份额。

  历时三年多“领证”:

  老人说“做梦都盼着这一天”

  2024年6月13日,海珠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赖伯所拥有的50%房屋产权份额应由马婆婆和赖平继承,继承后,马婆婆占该房产80%的产权份额,赖平占该房产20%的产权份额,双方应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协同到房管部门办理上述房产的过户登记手续。

  鉴于赖平始终联系不上,无法履行该判决,故本判决经三个月的公告期发生法律效力后,2024年10月律师团队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强制执行方式取得协执文件为马婆婆办理房产证。

  今年1月23日,海珠区侨联法律援助中心和林淑菁律师赴海珠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为马婆婆完成不动产登记申请工作;2月26日,当律师团队把崭新的房产证交到马婆婆手中时,老人眼含热泪:“我做梦都盼着这一天。”

  记者手记:“烦心事”解决了 老人心气顺了

  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身患癌症、下肢瘫痪,家中房子的房产证却迟迟办不下来,心中的焦虑可想而知。在马婆婆第一次通过志愿者向本报求助之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和专业的律师团队,商讨如何破解马婆婆的“烦心事”。

  然而,要帮老人完成这桩心愿并不容易。马婆婆的继子20多年前便杳无音信,在此情况下,如何帮助马婆婆完成继承?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在此过程中,马婆婆有期待也有担忧,好几次向记者打来电话倾诉。

  好在,海珠区侨联法律援助中心、广东穗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的志愿者以及马婆婆所在的街道、居委会纷纷积极行动,为帮老人“领证”倾尽全力。在各方合力推动下,历时3年多,困扰了马婆婆十多年的“烦心事”终于解决,老人心气终于顺了。

广州日报民生周刊A7谢谢你们,帮我拿到房产证 肖欢欢2025-03-14 2 2025年03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