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脑转移?莫慌
及早干预仍有生机

广州日报 2025年02月27日 翁淑贤

夏成雨教授带领团队手术中。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当肺癌发展到中晚期,脑转移悄然出现,不少患者及其家人会感到无助,甚至心生恐惧,接下来该怎么办?

  “别慌!现在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关键是早发现、及时干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夏成雨介绍,临床上,灵活运用手术、放化疗与靶向治疗手段,肺癌脑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望得到改善,生存期也得以延长。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 夏成雨教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梁博、韩文青

  病例:

  脑转移颅压飙高 术后危机解除

  56岁的坚叔(化名)查出肺癌时已伴有颅内多发转移,不适合肺癌切除手术,其中右颞叶转移瘤最大径足有3.75厘米,肿瘤周围大面积脑水肿,硬生生地将大脑中线结构挤到移位,颅内压力明显增高,头晕、头痛无法缓解。

  “这种情况下,放疗对肿瘤的‘攻击’不一定会有效,而脑水肿必然会加重,很有可能闯不过放疗后脑水肿加重的难关,如果发生脑疝就更危险了。”夏成雨仔细为坚叔评估病情后,决定先为他施行手术切除右颞叶转移瘤。

  术后,坚叔的颅内高压“警报”症状“头痛头晕恶心”逐渐解除,术后一个月复查原本被肿瘤和大面积脑水肿推挤移位的脑中线结构逐渐归位了,肿瘤周围的脑水肿也显著消退了。结合病理和基因检测分析,医生为坚叔找到了合适的靶向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靶向治疗,坚叔肺部肿块体积显著缩小了。

  坚叔和家人深感庆幸,好在及时发现并听从医生建议有效手术干预,在避免因脑疝危及生命的同时,也为他赢得了后续治疗的机会。

  诊断:

  肺癌患者密切留意脑转移症状

  “即便出现脑转移瘤,随着医学的进步,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可选择,关键是早发现、及时干预。”夏成雨提醒,肺癌患者如果经常头痛,总是忍不住呕吐,看东西模糊不清,甚至出现偏瘫、说话不利索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可在神经外科医生指导下,借助以下几种检查手段,及早排查肺癌脑转移的风险:

  1.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转移癌的特点是“小病灶,大水肿”,可能在较小的肿瘤周围出现大面积的脑水肿,这项检查犹如给大脑拍“高清照”,能更清晰地显示出病灶。

  2.头颅CT平扫:主要用于急性发病时,缺点是无法“揪出”较小的转移瘤。

  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这种检查方法能够评价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代谢差异,有助于肿瘤的定性诊断,还可助查找“潜伏”在全身其他部位的病灶。

  “借助这些影像检查手段,再结合临床症状,我们能更早发现肺癌患者脑部是否有异常,为及时治疗干预提供有效依据。”夏成雨补充。

  治疗:

  活用“组合拳”制订个性化方案

  查出脑转移瘤,该如何应对?莫慌!

  “临床可用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夏成雨介绍,医生会根据脑转移瘤的大小、位置、数目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当转移瘤最大径大于3厘米且出现明显高颅压、存在放疗禁忌时,考虑选择手术治疗。而当转移瘤影响到脑脊液循环导致脑积水,病情危急时,切除肿瘤或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引流脑脊液就成了挽救生命的关键。

  对于最大径小于5毫米的转移瘤,特别是位于丘脑、脑干、基底节等重要部位时,放疗是更好的选择。全脑放疗可应对弥漫性转移灶、广泛脑膜转移,控制病情发展;立体定向放疗适用于单个转移灶或转移灶数量小于4个的情况,它能精准定位肿瘤并给予高强度放射剂量,更好地保护周围健康组织。

  “根据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还可以相应选择化疗或靶向药进行治疗。”夏成雨坦言,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虽然充满挑战,但个体化治疗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生机。

广州日报健康周刊A11肺癌脑转移?莫慌
及早干预仍有生机
翁淑贤2025-02-27 2 2025年02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