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鱼”拍卖现场。

热闹的汶水塘捕鱼节。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陈振敏、周潜辉、黄赞福、修硕、张小建
每年春节,河源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中联村都会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捕鱼盛会。
当天,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渔网、鱼篓、竹筐、水桶等捕鱼工具,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声中,争先恐后地跃入一口名叫“汶水塘”的鱼塘中,徒手捕捉肥美的塘鱼……这便是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汶水塘捕鱼节”。这项已被传承了数百年的渔猎文化盛宴和传统民俗活动,在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一直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捕鱼庆丰收祈愿新年顺利
据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党委书记张涛介绍,汶水塘捕鱼节有着悠久的畲族文化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朝年间。相传当时中联村一带连年干旱,庄稼失收。有一年春节期间,一位云游至此的高人指点村民,在村中开挖水塘并放养鱼苗,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依言而行,果然那年天降甘霖,旱情解除。在此之后,村民们每年正月初三都会举行隆重的捕鱼仪式。该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汶水塘捕鱼节,成为当地村民历年新春举行祈福纳祥的一种古老仪式。
张涛称,汶水塘捕鱼节的起源还与当地畲族和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在古代,当地的畲族乡民与客家人以农耕和渔业为生,捕鱼是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每年正月初三,人们通过捕鱼庆祝丰收,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活富足、国泰民安、年年有余。
河源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淑梅告诉记者,汶水塘捕鱼节不仅是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一项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更是畲汉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与中联村相邻的上蓝村和下蓝村,是畲族聚居地,近年举行的汶水塘捕鱼节融入了许多畲族文化元素。村民们身穿的服饰上绣有畲族传统图案,捕鱼时使用的渔网、鱼篓也保留了畲族传统工艺。汶水塘捕鱼节不单是一项普通的捕鱼活动,更是一项融合了当地畲族文化与信仰的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汶水塘捕鱼节当天还会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活动,如畲族歌舞表演、传统武术表演、特色美食品尝等,从而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自驾车前来观赏体验和拍摄采风。
古老节庆焕发新生机
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是广东省唯一的畲族乡。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汶水塘捕鱼节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2022年,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汶水塘捕鱼节”正式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汶水塘捕鱼节的宣传力度,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将汶水塘捕鱼节打造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目前,汶水塘捕鱼节不仅是漳溪畲族乡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更是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古老的渔猎文化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