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塔代伊讲述《蒙娜丽莎》的修复重建。
《青年时期的达·芬奇》(重建后,展品)
根据达·芬奇设计理念重建的“机械飞蝠”模型
“这个展览创下了几个第一。”12月19日下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展览现场,意大利达·芬奇学院创办人、首席策展人马里奥·塔代伊教授表示。
他说,展览在全球首次展出规模最大的、依照达·芬奇的设计理念重建的飞行器,也是第一次呈现达·芬奇的学术研究与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之间的关系。
“解密达·芬奇——跨时空科技与艺术重现”特展是艺博院首次推出的收费特展,位于广州艺博院1号展厅,布局共两层,涵盖六大主题展区,展品约240件,包括达·芬奇手稿数字修复与重建作品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部分图由艺博院提供)
通讯员:艺博宣
“梅伽拉” 在面孔中寻找深刻真实的人性
展览上,首度亮相可能是达·芬奇现存真迹手稿之一的《老妇人肖像》。
记者了解到,在达·芬奇1651年版《绘画论》的稀有版本的末尾有一个夹层,这个夹层里存有一张极为独特的原创画作。这张六边形碎片展示了一名老年妇女(“梅伽拉”)的怪诞头部与半身肖像,侧身面向右。与达·芬奇描绘理想化的古典美著名肖像如《蒙娜丽莎》或《美丽的费罗尼埃夫人》不同,这个看起来颇为“丑怪”的画像被认为描绘了某位16世纪时人的面孔,灵感可能来自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所遇到的人。
马里奥·塔代伊教授介绍,达·芬奇描绘了很多“怪诞面孔”,其创作理念主要源自他对人类面部表情和情绪的深刻理解和探索。他坚信通过观察和描绘不同的面孔,可以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相对于那些传统上被认为“美丽”的面孔,描绘这些“怪诞面孔”是另外一种挑战,他认为在当中可以找到更深刻、更真实的人性。
据介绍,许多这类题材的描绘对象都是达·芬奇在米兰发现的。他们外貌上的某些特征往往被放大,画在手抄本上。后来收藏家庞培·莱昂尼将它们裁剪成矩形、六边形或者圆形,并将之粘贴在其他纸张上,成为自己的面孔收藏系列。
还原重建 “青年时期的达·芬奇”是帅的
数字修复与重建场景,是本次展品中的另一大亮点。
比如《蒙娜丽莎》,这件画在白杨木板上的名作曾经严重损坏而且退化,失去了原本的色彩,被一层清漆和污垢覆盖,长时间里也没有人敢于尝试修复它。而借助数字技术,我们也能看到它最初的面貌。据介绍,数字修复经过了超过50个步骤:首先修复较大的裂缝,随后处理较小的裂缝,通过复制受损区域附近的绘画表面,用相同的数字绘画信息覆盖缺失的部分;表面修复后,应用数字滤镜,去除黄色和黑色的覆盖层;最后再对一些部分如眼睛、皮肤进行细化处理。这种方式让今人能够了解到这件作品的原貌,甚至可以看到历史记载中提到的睫毛,以及皮肤上的细小毛发。
数字技术还让年轻时候的达·芬奇与大家见面。画面上的他相当帅气。展览中《青年时期的达·芬奇》是根据1481年《三博士来朝》中的达·芬奇青年自画像修复重建。达·芬奇并没有最终完成《三博士来朝》,但他按照当时的惯例把自己安排在了画面里,描绘成一个画面最右边、目光朝向画面之外的青年。当时他29岁。由于这幅画只是草图,脸部特征很难辨认,所以在还原重建的过程中,研究者们还参考了他的老师韦罗基奥的作品。据说韦罗基奥在1473年为佛罗伦萨创作雕塑《大卫》时,选择的模特正是达·芬奇。
《武经总要》是否影响了达·芬奇的设计?
在参观展览环节,马里奥·塔代伊向嘉宾介绍展品内容并分享他对达·芬奇创作研究的成果。他表示,历史上中意两国在文化与科技上的交流与融合从未间断。本次展览揭示了古代中国的科技、历史与文化如何对达·芬奇的发明和思想产生了启发。
展览中展出的自支撑桥模型,曾被达·芬奇用于军事用途,但实际上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040年的古代中国。后来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达·芬奇接触到了古代中国桥梁的知识,从而受到启发,设计了他自己的版本。
达·芬奇曾经画过数百种战争机器。很多类似的机器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它们常被误认为是达·芬奇的发明。实际上,它们当中的许多与1044年宋代中国著作《武经总要》中收录的中国古代战争机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非常类似,比如可拆卸的火炮、带盾牌保护的突击塔和移动桥梁、大量的弩和投射武器等。甚至二者都是采用轴测图来表示。
那么达·芬奇是不是借鉴了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呢?展览指出,有可能中国古代的书籍和知识在随马可·波罗等人传到西方之后,影响了达·芬奇。
马里奥·塔代伊说,这个展览创造性地将艺术与科技结合起来,让大家看到科学研究在推动达·芬奇艺术创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中庭位置,翼展14米的超大型飞行器向所有观众开放展示。他说,达·芬奇通过细心观察自然中鸟翼飞行时的运动变化,深入理解当中的物理原理,以“飞鹰”作为灵感,提出了飞行动力的观念。整座飞行器结构严谨,遵照达·芬奇手稿设计进行重建。
展览期间,现场观众除了观看丰富展品外,还可通过现代技术(如AI、AR、VR等)探索更多达·芬奇跨时空的“秘密”。借助尖端的VR技术,大家可以一览其现存于世的数百个发明主题和数千张精美的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