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主任医师李彪
难治性高血压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很多患者用了三种或以上降压药仍然控制不好血压,给健康带来很大隐患。目前,这个难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记者从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获悉,由该院心血管团队提出的一项新技术用于难治性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一试。目前,医院已为做过此手术的患者随访半年,治疗效果良好。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胡颖仪、孙冰倩
难治性高血压是临床难题
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世界卫生组织主持撰写的首份全球高血压流行趋势综合分析报告发表在《柳叶刀》,这是迄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血压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30年(1990年—2019年)中,30~79岁的高血压患病人数从6.5亿人增加到12.8亿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约占10%。据统计,2021年我国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已达4980万人。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长期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对心、脑、肾及血管等重要器官具有很大的危害。难治性高血压是指服用3种及以上降压药物但血压仍然不达标,或者需要服用4种甚至更多降压药物血压才能达标的血压病症,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势在必行。
微创安全价廉简便易推广
新技术有5大亮点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李彪主任介绍,对于大多数已接受药物治疗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这项新技术一到两次便可达到治疗目的。整个手术操作过程只需20~30分钟,患者的体验很好。
“微创、安全、价廉、操作简便、易推广是这项技术的5大亮点。”李彪介绍,“它不需要进入血管,因此不会损伤血管,也没有远期并发症;只需要一个普通穿刺针,从腰大肌处进行微创穿刺,创伤性小,医疗器械易得;整个操作过程中不需要用造影剂,因此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友好。由于不需要进入肾动脉,因此也避免了肾动脉狭窄患者无法进行消融术的局限。”李彪介绍,整个操作只需要三件“武器”:一台普通的CT机,许多医疗机构都有配备;一个医学臭氧生成仪;一根普通穿刺针,价格约300元——性价比很高。目前,医院已为术后患者随访半年,治疗效果良好。
不适合所有患者
治疗前要明确诊断
李彪表示,目前这项新技术适用于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吃多种药物的患者、因职业因素不方便服药的高血压患者等。“这部分病人约占高血压病人的10%,所以,首先我们要明确诊断难治性高血压病人,才会做该手术。有些病人血压难以下降,被误诊为难治性高血压,通常是没有经过规范筛查导致的。”李彪表示,造成诊断不清楚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
第一,患者测血压不规范,有些人风风火火一到医院马上就坐下来测,这个时候肯定是测不准的,来了以后首先要安静坐5~10分钟,上完厕所,心情平静时再测血压,测两次取平均值才是准确的。
第二,患者的状态不对,有些患者熬了半个月的夜来测血压,那肯定不达标,所以要休息好再来检查。
第三,有些人一见到医生就紧张,容易出现“白大褂高血压”,这种就需要24小时血压监测。
第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容易导致血压难以控制:(1)低氧血症:导致间歇性呼吸停止或减少,结果是血氧饱和度下降。反复发生的低氧血症会引起身体释放更多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增加心率和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据研究,约有50%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2)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夜间和白天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这种情况不仅直接增加血压,而且还影响到昼夜节律,使得早晨的血压显著升高。数据显示,60%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交感神经活动显著增强。(3)内皮功能障碍:频繁的低氧血症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削弱其调控血管舒张和收缩的能力。内皮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了高血压的程度。研究表明,长期的低氧状态会显著降低一氧化氮的生成,而一氧化氮是维持血管健康的重要物质。(4)炎症反应:持续的低氧血症和反复的唤醒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这种慢性炎症状态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实验数据指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这是一种炎症标志物,预示着高血压风险的增加。(5)睡眠分段和质量差: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频繁的夜间觉醒和睡眠片段化,睡眠质量明显下降。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已被证实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显著增加。
最后,一些病人是因为肾动脉狭窄等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则需要做相关治疗或手术,去除致病因素,从而降低血压水平。
“目前这项技术还只是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服务,期待未来为更多高血压患者带来福音。”李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