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羊牌”水泥 书写“广州制造”前传

广东士敏土厂发广东水泥工业之先声 产品质量不输欧美货
广州日报 2024年09月25日 王月华

西村士敏土厂旧址大楼。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五羊牌”寄托了无数广州人深情的记忆,他们吃着“五羊牌”雪糕长大,儿时的夏天还有“五羊牌”风扇送凉……不过,早在90年前,广州已经造出了质量不输欧美舶来品的“五羊牌”水泥,并畅销省港澳,书写了一段精彩的“广州制造”前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

  要想了解“五羊牌”水泥的传奇,我们就得去探访两个工业旧址——广东士敏土厂旧址和西村士敏土厂旧址。

  建厂耗资百万两白银 生产过程一波三折

  在广州,几乎无人不知大元帅府。我们若沿着大元帅府外墙走一走,会发现一块不起眼的标志牌,上书“广东士敏土厂旧址”字样。原来,孙中山先生当年就是将广东士敏土厂的办公楼设为帅府,我们要探访的广东第一家官办水泥厂——广东士敏土厂的旧址就在此处。“士敏土”是英文单词“cement”的音译,就是水泥的意思。晚清年间,洋务运动的开展使得国人渐渐认识到了水泥的价值。1900年,时任两广总督李鸿章开始动念造水泥,毕竟,修铁路、搞国防,都少不了这个“洋玩意”。恰巧,有个广东商人提出请求,想集资办厂。可惜,因集资旷日持久,这事最终不了了之。

  直到1905年,这事才重新被提上日程,当时广东的主政者已经换成了岑春萱。他在珠江南岸的草芳围一带圈了块地,足有300亩(约20万平方米)之多,规模之大,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今天的大元帅府所在地,就是当年水泥厂的核心地带。官方足足投入120万银圆的真金白银,从德国机器大鳄——克虏伯工厂买来设备。1909年5月,广东第一家官办水泥厂——广东士敏土厂终于建成投产。

  官方建厂不惜血本,自然希望一切顺利,多多生产,免得市面上到处充斥着“洋灰”,尤其是从国外进口的“洋灰”。但由于时局不稳,主政者像走马灯一样换,谁也没有安下心来好好经营。花大价钱建起来的水泥厂,开开停停,河南士敏土厂原本每日生产400~500桶水泥的目标,经常只能完成三分之一。

  此外,产品的商标也像走马灯一样换。1909年投产时,工厂打出的商标是“威凤祥麟牌”,1910年改为“双龙抓珠牌”,1916年又重新使用“威凤祥麟牌”,1917年改用“狮球牌”……商标换得如此“任性”,自然无法做出品牌影响力了。

  “五羊牌”水泥广州造 价廉物美很畅销

  广东第一座官办水泥厂就这么一阵好、一阵坏地苦挨着,中间还停产了好几次。1929年,转机来了。当时正是陈济棠治粤,广东迎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期,俗称“黄金八年”。雄心勃勃的陈济棠大办工业,西村一带崛起了多家现代工厂,西村士敏土厂就是其中翘楚。从1929年提上日程,到1932年建成投产,西村士敏土厂的筹办只用了3年时间,设备从丹麦进口,厂长与总工程师从熟谙现代管理的留美归国人员中任命,起点就比广东士敏土厂高了不少。

  时值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时,欧美不少机器制造大鳄苦于产能过剩,找不到销路,西村士敏土厂的筹办者借着他们大打“价格战”的机会,使采购价降到最低,随后再用“融资租赁”的办法,“零首付”拿到机器,待投产销售后再还本付息。

  说到商标,西村士敏土厂一开始用的就是“五羊牌”,而且从没换过,消费者一听就知道它出自广州。1933年7月,广东士敏土厂被合并入西村士敏土厂,产品也挂起了“五羊牌”的大旗。为了提升“五羊牌”水泥的影响力,厂长与总工还专门将产品送到欧美各国的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均得出了“水泥拉力与细度不输于舶来品”的结论,而“五羊牌”水泥的价格又比舶来品优惠不少。持续多年畅销省港澳,并远销广西、湖南等外省地区,书写了“广州制造”的一大传奇。

广州日报要闻A9“五羊牌”水泥 书写“广州制造”前传 王月华2024-09-25 2 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