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精神的传承

——“岭南四人行” 诗书画印展(第三回)在臻致堂画廊展出
广州日报 2024年09月24日 陈运成

《室静风轻联》 书法 朱广贺

《三清寻幽图》 纸本设色 张永利

《兴富治印》 篆刻 赵兴富

《鱼》 纸本水墨 袁朝晖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运成)近日,“岭南四人行”——朱广贺、袁朝晖、张永利、赵兴富诗书画印展(第三回)在广州市臻致堂画廊开展。同时,一场以“写意精神传承与诗书画印”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在现场展开。

  朱广贺、袁朝晖、张永利、赵兴富四位艺术家的诗书画印作品题材丰富多样,风格各异却又有着共同的岭南文化底蕴。从苍劲有力的书法到意境深远的绘画,从古朴典雅的印章到富有诗意的题跋,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了艺术家们扎实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朱广贺的书法作品笔锋犀利,线条流畅且富有节奏感,一笔一画间尽显传统书法的韵味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袁朝晖的绘画作品色彩淡雅,构图精巧,将岭南山水的灵秀与写意精神完美结合,仿佛将观者带入了岭南的诗意画卷之中;张永利的山水画浑厚空灵,气韵生动,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赵兴富的印章作品刀法细腻,布局严谨,印文古朴大气,每一方印章都像是一个微缩的艺术世界。

  在随后举行的“写意精神传承与诗书画印”研讨会由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梁江先生担任学术主持,来自美术界、书法界、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众多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写意精神在诗书画印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钦松表示,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之一,在诗书画印中有着独特的体现。在岭南文化的语境下,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很好地传承了这种写意精神,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指出,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四位参展艺术家都来自黑龙江,他们的作品在表现岭南风情的同时,又融入了北国神韵。

  广州山水画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卢德平则从技法层面分析了写意精神的体现。他认为,无论是书法中的笔法运用,绘画中的墨法表现,还是印章中的刀法技巧,都离不开写意精神的主导。四位艺术家在各自的作品中熟练地运用各种技法来表达写意的境界,传递出一种“意到笔不到”的妙处。

  臻致堂文化发展(广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越秀区美协副主席韩晖指出,“写意”最早在《战国策》出现,历经两千多年传承发展已成为中华文化艺术核心精神,涵盖诗书画印、戏剧、民间工艺等众多艺术门类。其理解的写意中,“写”是对事物的主观表达,关键在于 “意”,追求天人合一、大象无形,即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实质和意境感。此次展览涵盖诗书画印,四位老师怀着对艺术的崇敬与敬畏之情,追求艺术最高境界,他们的执着与奉献精神令人敬佩。韩晖还以“岭南四人行”为题赋诗一首祝贺展览举办成功:“瑶瑟丹英意相知,同行携手写新诗。墨风酣畅情归处,正是知心相聚时。”

  本次展览和研讨,让写意精神在诗书画印中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相信这将对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广州日报美术A11写意精神的传承 陈运成2024-09-24 2 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