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选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此,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强调要发挥智慧教育新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不断深化。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之一,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创新教育的智能化升级,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
以AI为媒介,构建智能化教学场景
人工智能技术可作为媒介融入教学引导、自主学习、练习实践、考核评价的全过程,构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智能化教学场景,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打造智慧教室或实验室。创新教育的课堂理论与实践并重,应当给予学生适度的自由,为其创意的生发提供土壤。首先,智慧教室或实验室能够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联动教室硬件与教学设备,自动将学习环境调整至最佳状态;其次,可为教师授课提供实时的图像和数据反馈,便于掌握学生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此外,能为学生提供仿真实践情境,如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体验现实中的创新流程。
二是应用教学管理智能体。比如,清华大学就以“千亿级大模型GLM”为基座,开发出具有案例生成、练习辅导、评价指引等功能的人工智能助教,可用于全过程教学管理,打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此类应用教学管理智能体集教学数据、公开文献、慕课资源于一身,有效赋能垂直教学场景。对创新教育而言,可大幅强化课堂互动性,有助于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以AI为工具,优化创新类课程设计
创新类课程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基础形式,其教学过程主要采用“理论+实训”的模式。高校教师不妨借助人工智能工具,从以下两方面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
一是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完成备课。如今,混合式教学模式盛行,创新类课程中的基础理论部分可制作为慕课,线下课堂则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创新工具开展实践。国内的慕课平台如爱课程、超星泛雅等迅速入局人工智能赛道,针对知识图谱、出题和批改、教案和PPT生成等提供智能化服务。智能教学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快速构建知识点体系、及时更新案例与习题、高效输出教案及课件,不管是教学“青椒”还是“老手”,都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辅助优化教学设计,从而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应用人工智能工具以激发创造力。例如在创新类课程中的创意发散环节,可提示学生在完成头脑风暴后,运用AI聊天工具获得更多灵感;创意聚合环节可借助AI制表工具来绘制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在此过程中须注意人机协同的尺度,明确“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避免因过度使用人工智能所导致的创造力消解。
以AI为内容,提升大学生智能素养
高校应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人工智能内容,以培养出兼具智能认知、专业能力与创新活力的“T”型复合人才,具体可通过两种专创融合模式来实现。
一是在各类课程中通过案例、习题、实践等关联人工智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陆续有高校构建“人工智能+X”专业群。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它在金融、医疗、传媒、法律等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通过跨专业的智能素养培养,能够使大学生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其在不同领域的就业适用性。此外,智能素养的提升还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是鼓励学生投身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在产教赛融合的背景下,大学生投身双创类竞赛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持续提升就业竞争力;接触人工智能相关项目则能使其具备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倘若开发的新项目能够成功孵化,也能有效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黄明睿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胡子维系该校学生;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24XGL017)及佛山市2024年度社科规划项目(2024-GJ11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