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洋空间格局示意图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坐拥千年大港的广州,是享誉国际的全球领先海事之都,一直是国家经略海洋的战略重地,海洋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全球重要的航运枢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在海洋强国建设中一直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
《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首次赋予广州“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性质。面向2035年,广州将以向海发展为契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在科技兴海、产业强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文化亲海等方面彰显特色,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积极探索海洋领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方案。
陆海统筹 海洋发展格局向海图强
面向2035,构建海洋空间新格局,面海而兴。
结合广州江海一体自然特征和陆海界面枢纽优势,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构建“一带三区、串珠成链”的海洋空间格局。
“一带”指在珠江-东江-狮子洋-伶仃洋沿岸地区布局海洋科技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集群以及相应的城市配套,形成汇聚全球顶尖海洋创新资源、富有广州海洋特色、多元活力的世界级海洋创新发展带。以海洋创新发展带联动深圳海洋新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蛇口国际海洋城,东莞滨海湾新区,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一批海洋新区新城,在“黄金内湾”形成蜿蜒百里的“海洋科技创新走廊”,汇聚全球顶尖海洋创新资源,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形成世界重要的海洋科学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
“三区”指以珠江前航道沿岸为核心的广州中部海洋创新区;以环狮子洋黄埔中心、东部中心、莲花湾等为核心的广州东部海洋创新区;以伶仃洋北部的南沙湾、龙穴岛、万顷沙为核心的广州南部海洋创新区。以“三区”为核心,推动广州传统优势产业链向海延伸,推进广州全域的向海发展。打造向海发展的北部、东部、南部海洋创新链,连接创新核心区和周边的产业功能片区,推动海洋经济与城市经济的高度融合。
“串珠成链”是指串联海岛、滨海特色产业集聚区,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战略空间。构建珠江口特色岛链,强化14个海岛的分类保护利用,打造一批海上生态岛和现代活力岛,强化海岛生态保护修复和现代海洋产业发展。串联滨海特色产业集聚区,促进传统产业链向海延伸,重点打造海丝城、莲花湾、庆盛、小虎岛、沙仔岛、南沙湾、明珠湾、龙穴岛等海洋产业创新发展片区。
科技强海 打造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
面向2035,抢占深远海科技制高点,向海图强。
广州一直是我国海洋科技创新的战略重地,拥有7位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18所涉海高校,32个海洋类实验室,54家涉海科研机构。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共建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已作为基地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
加强海洋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技术研发。聚焦“深海、绿色、智能”,重点加强洋底系统与深部生物圈、地球构造演化、海底资源开发、海洋能开发利用、海洋灾害预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围绕深远海资源能源勘探开发、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工程装备、无人智能船舰、新能源船舶等方向,开展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促进关键核心设备国产化进程,打造世界级的深海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海洋科技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创建各类海洋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室。以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基础,加速集聚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国家深海领域重大科研平台集群。
引导海洋科研资源集聚。依托良好的海洋研发生态、高品质滨海风景、雄厚的区域海洋产业基础,通过多种模式的政校企合作机制,吸引全球、全国高水平海洋科研院所、机构、研发团队。立足“两洋一海”和极地等关键海区,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发起由广州海洋科研团队主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实现我国海洋科学跨越式发展。
产业兴海 培育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
面向2035,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凭海而跃。
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国家安全需求,促进新一代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天然气水合物等海洋新兴产业创新集聚发展,促进城海产业体系共融。
打造世界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将龙穴岛打造成国际一流的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将万顷沙南部地区作为新一代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配套的战略性空间。
形成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海洋应用场景探索,牵引大型电子信息企业下海,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海洋电子信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服务”等特色产业链为目标,形成国际一流、陆海融合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聚焦海洋观测探测、卫星通讯导航、水下通讯与导航服务、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智能终端、海洋多层次立体化探测与观测技术等领域,牵引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推动5G通讯、智能系统、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等电子信息与海洋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实现海洋牧场、海工装备大数据、全产业链数据协同。
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构建“海洋生物资源采集-功能鉴定-产品研发-装备研制-产业转化”全链条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链。
建设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化开发总部基地。面向2030年天然气水合物实现商业开采的总目标,在全国率先形成勘查、开采、运输、储存、生产、销售一体化天然气水合物全产业链。
促进海洋现代服务业集群化发展。以海丝城、南沙湾、明珠湾为核心,积极引入海洋金融、涉外法律仲裁、海洋工程咨询等企业机构。
广州2035·逐梦深蓝
——打造蔚蓝活力海岸带。依托广州江海一体的海洋资源特色,营造创新要素集聚、海洋产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风貌特色突出的蔚蓝活力海岸带,塑造城海相融的滨海景观风貌,拓展城市亲海空间。
——打造特色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融通。打通虎门至石门的狮子洋-珠江水上文化遗产游径,联合东莞构建南沙-虎门“金锁铜关”文化遗产游径。将南沙湾地区打造成为彰显岭南海洋文化特色的功能集聚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
——拓展多层次蓝色伙伴关系。打造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集聚区,推动国际海事组织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海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