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馈老客户,套餐金额不变,赠送流量”“套餐到期,推荐更优惠的套餐”……很多人都曾接到类似推销手机套餐的电话。(8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送流量、送套餐、送话费,可不算新闻。多年来,类似字眼总是频繁出现。与之相伴的,还有“投诉”“维权”等。为什么?因为一些自称“官方”的客服仿佛长了“千里眼”,总能精准为用户“送温暖”。用户若是不需要,他们就一而再、再而三地电话“骚扰”;若是接受了,他们就迅速下手为其增订手机套餐;等用户想要退订,找他们难于登天。更有甚者,一些推销电话还夹杂着电信诈骗,让人防不胜防。用户苦骚扰电话久矣,在某投诉平台上,仅相关三大运营商的投诉量就已有上万条。可为何这些电话还是“挂不断”呢?
因为“利益至上”。大多数骚扰电话来自代理渠道,也就是合作营业厅、代理商和经销商,他们为了追求业务量,常通过外呼系统致电消费者,再暗中增订套餐。这就类似“题海战术”,只要量够多,就有可能命中。而随着获取用户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代理方自然能更加精准“去电”。
目前,不只是手机套餐,在保险理财、教育培训等诸多领域,骚扰电话都有渗透,其背后的黑灰产业链日臻成熟。如果用户能够谨慎甄别,对骚扰电话说“不”,势必能让部分人无机可乘。但要还大家“耳根清净”,更要不让电话响起。比如运营商要强化对骚扰电话的监测能力,及时拦截、主动溯源,将骚扰制止于发端处;有关部门也要惩戒典型,对不良商家形成有力震慑。
总之,在骚扰来电这根“电话线”上,分布着多个环节、链条。想要取得治理效果,就要找到责任主体和关键环节,逐个击破、斩断链条,如此才能让狂轰滥炸的骚扰电话彻底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