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重于功能

广州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周伟力 陈馨

  回车键

  在汽车领域,“品质”话题并不新鲜。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谈智能驾驶、芯片、智能座舱和降价等,都比谈品质更有价值。

  可以理解,当下年轻人出生和成长时,刚好赶上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他们会熟练应用互联网工具,并用互联网思维来进行思考。但这种做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消费场景,却不包含汽车。

  提升安全性的方法有许多,包括扩大高强度钢使用比例、启用更多主被动安全配置、生产过程中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采用单一策略,显然不够。负责任的汽车企业通常站在更高平台上,用系统性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用一个词来归纳,那就是“品质”。

  “品质”好比人类的骨骼,用硬实力撑起整辆车。“品质”日常使用不能直观感受。只有使用十年之后回头看,才会发现,这辆车从没坏过,“靠谱,从没让人失望”。

  汽车是大宗商品,也是耐用消费品。在购买阶段,在“品质”上投入的关注越多,收获越大。“品质”能在多个维度提升用户体验,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可靠和耐久以及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省心省力和省钱。

  判断一辆车品质的高与低,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看规模。可以留意该车的单月销量、全年销量;也可以观察该车国内累计销量,又或者全球历年来的总销量。正常情况下,规模和单车成本成反比,和车型品质成正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品质越高。二是看标准,标准是否“严苛”?是否“成熟”?所谓“严苛”,要比行业标准高出50%,甚至更多。以零部件盐水复合试验为例,有些车型先后进行1440小时,是行业标准的4倍。三是看流程。一辆新车从立项到量产通常需要48个月,借助体制创新和流程创新,可以压缩到40个月。再短,就是走捷径。

  走捷径付出的代价不会是看得见的颜值、智能和舒适,而是看不见的品质。

  保持敬畏之心是创新之基,长期主义是理性之源。假如有一个汽车品牌,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从建厂到设计再到量产和交付全过程,建议躲远点。手机可以尝鲜,汽车不同,坐在车内,不是自己,就是家人。一旦出事,那就是大事。

  站在消费者角度,今年车市喧嚣不已,价格战此起彼伏。选择适合自己的好车,不妨从关注汽车品质做起。对于车企而言,不对技术新鲜度进行过度宣传包装,让普罗大众“买得超值、用得放心”,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文、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伟力 陈馨

广州日报生活周刊·汽车·产业·医药A12品质重于功能 周伟力 陈馨2024-06-06 2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