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正抢抓新质生产力,迈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2023年海珠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720.16亿元,同比增长8.6%,排名全市第一。纵观过去一整年,海珠区四个季度经济数据保持稳步增长,增速均走在全市前列。
深究经济数据背后,一个热词跃入眼帘——新质生产力。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全国正经历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转型期,抓住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相当于抓住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珠区,广州的工业老区,过去曾以一区之力撑起广州工业半边天。如今在新形势下,海珠区正抢抓新质生产力,迈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为广州“二次创业”贡献力量。
文/何钻莹
图/梁致远
新引擎发力:
都市工业、数字经济比翼齐飞
一块手机电池部件有数十处的焊接工序。传统方式以肉眼检测,精确度低、效率慢。而来自海珠区的企业德擎光学自主研发了检测传感器,对激光加工工艺进行“CT检测”,能准确、无损探测到激光加工工艺存在的“毫厘之谬”,解决了国内激光加工工艺检测的“卡脖子”问题。而这一传感器,从研发、测试到组装全流程都可以在一栋办公楼里完成。
这就是都市工业——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
德擎光学只是海珠区都市工业的缩影。2021年起,海珠区率先在广州中心城区提出将都市工业作为发展经济的新着力点,主动探索发展都市工业业态。历经探索,目前,具有海珠特色的都市工业发展体系已成形,招投并举推动15个都市工业项目落地。2023年,海珠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9%,增速领跑全市。
都市工业蓬勃发展之外,数字经济欣欣向荣。珠江南畔,两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让琶洲算法的名声响彻行业内外。此外,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琶洲区域陆续落成了一座座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载体。琶洲,早已变成一片数字经济热土。
2023年1~11月,海珠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6.1%。腾讯、头条、阿里、唯品会四大平台型企业营收增长37.5%,带动海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28.4%。海珠区数字经济集聚成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海珠区GDP比重达19.2%。
都市工业和数字经济双引擎发力,推动海珠区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交出了一份“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720.16亿元,同比增长8.6%,排名全市第一”的答卷。
来到2024年,都市工业、数字经济仍是海珠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今年,海珠区在都市工业方面将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高性价比载体供给,加快小洲、仑头两大智造基地建设,完成服装高定产业园等4个园区改造;聚焦新型储能等四类新兴产业,构建“总部+研发+核心制造”新型产业链条,推动工业投资增长10%;促进官栈等企业全面投产,新增1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数字经济方面,海珠区将全面夯实算法、算力、数据人工智能底座,持续提升广州·琶洲算法大赛国际化、权威性、影响力,将其打造成高端人才汇聚盛会、创新型企业交流盛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平台;建立高效协同的算力产业供应链,一区多点布局智算中心建设;发布数据经纪人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力争引入一批大数据领域相关企业。
新生态重塑:
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发
纵观海珠区2023年的经济,双引擎全力驱动之外,细分行业百花齐放。
在版权产业,朗声公司带着金庸武侠作品走进了海外市场,还创新版权推广运用,成功推出“平台+内容+智能终端+服务”的融合阅读版权推广新模式,获得国内版权领域最高奖项——中国版权金奖“推广运用奖”。厚植资源禀赋,海珠区建立了“1+2+N”版权工作体系,推动辖内版权产业发展。目前,海珠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数量居全市第一。
在游戏产业,去年7月,琶洲数字科技产业园开园,定位为大湾区首个游戏产业双创园区;去年9月,2023国际游戏开发者大会(IGDC)在琶洲举行;目前,三七互娱、阿里灵犀互娱等游戏龙头企业聚集在琶洲,一系列中小型游戏企业也在海珠区逐步成长……2023年,海珠区游戏产业全年实现营收99.39亿元,增长14.3%。
此外,在过去一年,海珠区实施全国首个产业互联网专项政策,培育药师帮等亿元级平台企业6家,胡润中国产业互联网榜单企业数位列全国百强区第一;半导体产业与人才发展论坛成功举办,首个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建成投用,一批芯片设计企业相继落户……
海珠区正着眼未来,不断向更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发。而这正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2024年,海珠区坚持将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三算”产业强支柱;以都市工业铸底盘;以产业互联网聚能级;以消费互联网拓链条。此外,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新”突破,在“质”发力,以“产”落脚,锻造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中,重点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泛半导体产业、直播电商产业、“会展+”产业以及其他特色产业上。
新要素聚合:
向人才、创新要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在新形势下,海珠正坚定不移地向人才、创新要新质生产力。
海珠区汇聚了8家高等院校、10家三甲医院以及20家科研单位。高密度的科教、科研资源奠定了海珠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善用、善转优厚资源之外,海珠区还重金揽才。去年,琶洲一场算法类企业线下招聘会上,近200个岗位过半年薪在30万元以上,最高年薪达120万元。此外,海珠发布的《广州市海珠区数字经济紧缺核心产业人才目录(2023年发布)》涵盖多个与算法相关的职位,最高年薪超300万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与“六人普”相比,海珠琶洲街道人口增长1.36倍,居全区第一,占全区比重从“六人普”的1.92%提升至3.89%,净流入趋势明显;15岁~59岁人口比重为78.26%,高于全市、全区水平,人口结构趋向年轻化、优质化。
纳贤才,也纳贤企。今年年初,海珠区发放了首批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奖励资金,合计1037.83万元,其中对单个企业最高给予奖励达380万元。
不仅“真金白银”给奖励,还“高效贴心”给服务。2023年,海珠区将“首席服务官”升级为“海珠合伙人”,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从“给政策”“给优惠”向“拓市场”“找订单”转变,从“服务企业”提升为“和企业一同成长”。
据统计,2023年以来,“海珠合伙人”推动全区新获批专项债项目(包)11个,资金额度21.02亿元;共同安商暖企、走访服务企业(项目)超1.3万家次,协调解决企业用地、融资、交通通勤、开拓市场、业务审批等问题和诉求。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当下,海珠区正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推动“二次创业”再出发,加快将海珠建设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新示范。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