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荔枝湾涌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 摄
李健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的“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现场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广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试点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为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地方先行经验。
与此同时,广州大力构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国际演艺中心建设,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这座文化名城正在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公共文化共同体”是以提升文化治理能力为核心,以公共文化标杆项目为抓手,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生态为目标而建立的一体化交流合作机制。通过组织政、产、学、研、媒、社会力量等主体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基层公共文化治理项目库等一批标杆项目,广州正在以务实创新举措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李怀恩介绍,公共文化共同体工作启动是从广州镇街文化站全覆盖调研开始,接着在从化吕田莲麻村、黄埔龙湖街道、番禺小谷围穗石村三个试点正式启动。
在2023年初的广州市公共文化工作会议上,“公共文化共同体”概念正式提出,6月正式发文全市推开。以广州为起点,广东省开始在全省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创新理念。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斌彬评价说,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之后,公共文化领域深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的又一个具有改革意义的创新举措”。会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广东省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工作指南》,提出从推动社会参与、横向整合、纵向联动、智慧赋能、区域协调、融合发展、人才培养七方面着力推动共同体建设,建立打通部门壁垒、发挥体系效能、带动基层发展、聚拢社会力量、展现文化价值的公共文化服务新生态,推动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
伴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州科学布局,构筑起遍布全城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即将建成。去年,举办广州艺术季等惠民活动2万多场次。3家博物馆获评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广州文化馆、粤剧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人潮涌涌,正朝着国际一流国内标杆的综合性文化馆、粤剧振兴基地和世界粤剧文化中心以及多功能国家重点美术馆的目标大步前行。
去年,广州编制、完善了《广州市革命遗存保护办法》等规章,明确每年7月为广州红色文化宣传月,高标准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推动高质量文旅消费
推进国际演艺中心建设,2023年大中型演出数量和举办演唱会的艺人数量都位居全国第一。“到广州看演出”成为潮流,成为带动高质量文旅消费的重要因素。
推动岭南文学、艺术、民俗、节庆等传承创新,擦亮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等文化名片。2023非遗品牌大会首次成为全国性大型非遗活动。
广州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约38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级362处,区级364处。国家文物局发布《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以来,广州已经公布两批32个典型案例。
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广州塔旅游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取得阶段性进展,正式获得创建资格。2024年元旦假期期间,广州共接待市民游客589.3万人次,位居百度迁徙地图迁入城市榜首。春节期间,广州仍是最热门的旅行目的地之一。
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22个,文化装备制造业全国领先,数字文化产业形成超千亿级产业。
专家“高”招
通过文化活动生产社会动力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 李健
文化治理的本质是情感治理,需要考虑其中利与益的均衡,照顾到不同合作方的不同诉求。应当有意识地建立政府与专业团队之间的互信互助共同体关系,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的核心基因。以富有创造力的公共文化活动,动员、激活基层原子化的个体,参与社区集体行动,逐步培育有组织规范、有文化认同的社会组织,促成社区范围里面广泛认同的产生和更大范围上的社会资本生产,进一步依靠长效的组织机制引导各方有效参与共建共治共享。
实际上,公共文化服务完全可以融入基层政务工作。把公共文化工作当作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参与性,进而高效率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基层党委和村(居)委的领导作用将得以凸显,所以要看得见文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