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前瞻谋划、政策引导,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月29日《科技日报》)
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方向,是重塑全球创新版图与经济格局的重要变革力量,更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断加深,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新产业发展方向,未来产业已成为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开辟新赛道、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我国高度重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一批未来产业”。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纷纷出台促进未来产业相关文件,广州也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从实践来看,我国具有工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各地未来产业发展势头可喜、潜力巨大。但同时,我国未来产业发展也面临系统谋划不足、技术底座不牢等问题。有的地方对未来产业战略地位认识不足,还有一些地方出现“扎堆”苗头。因此,《意见》的及时出台,对于全力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构筑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筑牢创新根基是下好“先手棋”的关键环节。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当前,前沿技术创新已经进入“无人区”,要想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寻找制胜“新赛道”,必须强化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能源安全、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成果,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意见》提出,在强化技术供给方面,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领军企业作用,加快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这也将持续赋能未来产业。
强化政策引导是下好“先手棋”的重要保障。未来产业尚处于萌芽和孕育阶段,产业成长的不确定性较大,培育周期也更长。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国家战略和政策来牵引发展。《意见》的出台正是题中之义,体现出“全国一盘棋”统筹优化未来产业的战略意图。布局未来产业,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重整体规划,各地也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找准各自的突破口、发力点、新赛道,形成未来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营造良好环境是下好“先手棋”的基本条件。培育未来产业,犹如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良好的阳光雨露土壤。要有鼓励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探索“科学家+企业家”的科技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前沿科技成果能够尽快落地;要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未来产业“种子”企业成长壮大提供良好条件,助力科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开放包容、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与市场环境,给予各类经营主体成长“容错”“试错”空间。
“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正是这样的特性,决定了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前瞻布局、充分谋划、培育发展。当下,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同一起跑线,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一定要全力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为发展赢得先机,创出未来。
(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