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网红街区如何“长红”?

广州日报 2024年01月10日 庄成容

  来论

  千年粤韵,维变弥新。最新修订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月1日起正式实施,再一次为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建章立制,为着力创新赋能的“文化广州”建设再添强音。对历史文化建筑最好的保护,是在活化利用中传承发展。广州永庆坊、东山口等历史街区“微改造”后成为受年轻人欢迎的网红打卡地,便是最好佐证。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是历史城市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宗旨,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在历史文化建筑的活化利用上持续用功发力。最新修订版《条例》的亮点之一,便是对历史文化建筑的利用创新给出管理指导框架,明确监管主体、活化模式以及产业导入方向。

  为历史文化街区赋能文旅业态,广州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作为广州首个非遗街区,永庆坊不仅是广府文化名片,更将传统粤剧文化、西关风情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实现了历史文化与文旅商业态的复合共生。广州东山口是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的重地,更拥有潮流街区的出圈标签,“想抓拍最时髦的年轻人,就要去东山口”,历史文化与年轻潮流在此交汇,相得益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条例》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使用与传承提供了制度保护,然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更需要“软性”甚至隐形保护机制的护航。历史建筑的活化,如果只强调商业活水,则不利于文化保护与文化记忆的传承。软性保护机制是将历史街区的文化浸润于生活,历史不仅停留在博物馆和古建筑,更是行走的记忆,在永庆坊和东山口的马路上、店铺里体验西关小姐和东山少爷的生活,确保商业化发展不会模糊了乡愁。比如,游客要体验“东山文化”,就要沉浸其中——住在东山的老洋房,吃一顿正宗的广府菜,漫步东山湖公园,在洋房建筑群里来一段“穿越”之行,体验东山百年来融汇中西文化的时髦感,这才是“东山文化”的魅力所在。如果仅仅把建筑当成拍照时漂亮的“背景板”,那么也很难真正让游客流连忘返。

  如何让古建筑变身城市文化客厅,如何让更多市民“开门见文化”,平衡好文化味与商业性至关重要。只有实现文化与商业共生的良性循环,才能让网红街道保持“长红”。

  (庄成容)

广州日报评论A4文艺网红街区如何“长红”? 庄成容2024-01-10 2 2024年01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