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几把钥匙为学生找回“好梦”

广州日报 2024年01月05日 杨博

  评论员观察

  1月3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广州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1月3日大洋网)

  “睡眠令”其实由来已久。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对学生睡眠时间作出要求。如此三令五申,足见教育部门用心良苦。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落实“睡眠令”颇为不易。根据《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我国初中生的实际睡眠时间平均只有7.48小时,小学生为7.65小时,距离“理想值”差距不小。

  现实中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尴尬?有位老师谈起自己的一次听课经历,他碰到几位学生在课堂上站着。课后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怕坐下去就睡着了。让学生们“安枕无忧”,为何如此之难?在《实施方案》中,与“睡眠令”紧邻的内容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二者都被安排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条目下。教育部办公厅《通知》所提出的3个“中断机制”,有两个都与减轻课业负担直接相关,目的就是为了让作业、校外培训、游戏都为学生睡眠让路。毫无疑问,课业负担问题仍被各方视为影响学生睡眠的最重要外部因素。然而,不少家长和老师的态度是矛盾的。教育中的“剧场效应”更是迫使他们成了压缩学生睡眠时间的推手。有的地方不仅规定了学生上课和睡眠的时刻,甚至把完成每一科作业的时间也作了限定。但如果各科老师均遵照规定“顶格”布置,作业时间加总后可就“可观”了,学生仔哪敢违抗师命,哪里还能按时就寝?

  所以,学生们的“一夜好眠”不完全是一个可量化的数据问题,其所牵扯的主要是改变思维定式的问题,背后更与教育环境的深层次优化密切关联。为了确保“睡眠令”的实施效果,还需要多用几把钥匙来解锁。譬如,为学生赋权。杭州市上杭区教育局曾在一份指导意见中提出,小学生作业时间超过21时、初中生作业时间超过22时尚未完成,学生可以选择不完成剩下的作业。这便为倒逼教务管理的规范与完善打通了路径。又如,为家庭赋能。在不少家庭里,“睡眠拖延”是一个通病。如果家长习惯了躺在床上看手机,那么孩子便缺少了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最重要的导师。有的学校通过开设“有效管理时间”的主题班会或家长会,分享时间管理策略,促进家校协同落实“睡眠令”,就不失为一个妙招。    (杨博)

广州日报评论A4多几把钥匙为学生找回“好梦” 杨博2024-01-05 2 2024年01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