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美味

广州日报 2023年12月21日 黄颖

  儿时记忆里的美食似乎都有些粗糙,不讲刀工、摆盘、搭配,可是很奇怪,儿时的美食记忆就像烙印一样深深镌刻在你的味蕾深处,不曾遗落。当你再次邂逅,那尘封的味蕾立马苏醒。

  猪油,曾记得它总是安静地躺在一个瓷缸里,白乎乎的,波澜不惊。而每逢炸猪油,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小年节。

  买来大块白乎乎的猪板油,切成小块,锅热了,下板油,慢慢地锅里沥出的猪油越来越多,直至炼出了金黄的猪油粕,也叫猪油渣。这时出锅的猪油粕就是孩子们的美食了,热乎乎的猪油粕咬进嘴里,一股温润的油香味马上顺着喉咙一直往下,美美地安抚了缺滋少味的五脏庙。如果能在猪油粕上再撒点白糖,那简直就是天堂了。

  新加坡女作家尤今把猪油粕写到了极致:“丰满已极的肥肉快乐地在锅里发出了‘吱吱吱’的吟唱声……将原本局促简陋的厨房照出了一种辉煌而又虚假的瑰丽……猪油渣,是人间罕见的美味。极端的脆,轻轻一咬,‘咔嚓’一声,天崩地裂,小小一团猪油像喷泉一样,猛地激射而出,芬芳四溢,那种达于极致的酥香,使脑细胞也大大地受到了震荡,惊叹之余,魂魄悠悠出窍。”

  也就那么几块,大人就不让多吃了,说是吃多了怕拉肚子。剩下的猪油粕大人就放在罐子里,以后炒菜的时候放几块,或者煮咸干饭的时候放一些,这就是肉菜和肉饭了。最想念的还是用猪油粕包包子,把猪油粕切碎,加切碎的白菜,还有泡软的粉丝拌在一起做馅,不比纯肉包差。

  熬出的猪油则放在另外的瓷缸里,每次准备炒菜了,用汤匙从瓷缸里挖一块放到已经烧热的锅里,哧哧几声,凝结的白色猪油瞬时变成了液体,满屋的猪油飘香。猪油拌饭或拌面则更是雅俗共赏的美味了,偶尔家里没有买菜,就煮点白干饭,或者捞些面条,每人碗里舀上一汤勺熟猪油,加点酱油,也可以加点白糖,就加两样,一碗美味的猪油拌饭就好了。趁着米饭冒着热气使劲搅拌,趁还烫口赶紧开吃,不然米饭凉了的话,猪油就会凝结,变油腻。几分钟后,拌饭见底,那感觉真叫一个爽快。吃完再往碗里倒半碗开水,解解腻,真真是件挺美好的事。

  而我见过的对猪油的利用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的,是在潮汕。潮汕地区是个极度热爱猪油的地方,也唯有这个地方是如此极致地表现猪油。没有亲身品尝你也许不会想到,潮汕人会把猪油和甜品放在一起,这两样食材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极荤,一个讲究清新。可是它们却如此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比如潮汕中的“金瓜芋泥”“羔烧茨芋”,都体现了地瓜、芋头与猪油的完美搭配。地瓜、芋泥加糖煮到接近透明,淋上用猪油爆香的葱花油,一开始你会觉得腻,可是品尝过后在舌尖荡漾的甜让你惊觉这样的搭配实在是美妙到极点。

  猪油,当它在你的舌尖融化而令你热泪微湿,尽管被营养学家诟病,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在你的味蕾深处,温润了记忆,唤醒了岁月。

  (黄颖)

广州日报闲情A19忆儿时美味 黄颖2023-12-21 2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