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解读
在北交所设立两周年之际,证监会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按下了北交所新一轮改革创新“启动键”, 本次改革在构筑交易所应有形态的同时,通过关键制度机制创新,着力破解当前市场各方高度关注的流动性、吸引力等关键问题,不仅提升了北交所活跃度,也增强了广东中小企业上市的意愿。
当前,广东省企业抢抓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广东省2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45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净利润13.60亿元。如今,广东正不断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北交所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林晓丽
改革举措
“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 咨询上市粤企增多
“‘北交所深改19条’发布后,咨询北交所上市的企业明显增多,广东中小企业对于北交所上市的意愿也明显增强。”东莞证券投行业务总监郭天顺坦言,企业上市最关注的是流动性和估值。
记者了解到,北交所自设立以来,虽然上市财务门槛较沪深交易所低,但由于北交所流动性偏低、交易不活跃等情况,使得部分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意愿并不强烈。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提到,北交所目前仍处于低估值状态,流动性为主要原因。2022年北交所年内平均换手率为207.94%,相较科创板644.8%及创业板(注册制)1304.61%的水平仍有差距。成交金额上北交所全年为1577.31亿元,而科创板达到10.94万亿元,差距较大。
如今,北交所的流动性、估值水平等有望改善。本次“北交所深改19条”, 将改善市场流动性作为重点。一方面,大力推进投资端建设,通过扩大投资者队伍、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投资者参与度,为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交易机制,更好发挥做市商和融资融券等制度功能,提升交易活跃度。此外,提出了优化发行上市安排、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等举措。诸海滨指出,此轮改革不仅聚焦于缩短北交所上市整体流程的时间长度,还进一步提升了优质公司的供给,将吸引更多尚未在新三板挂牌、但规模较大的优质公司进入到北交所上市渠道中。
郭天顺亦表示,本次“北交所深改19条”的发布,预计对北交所流动性将有较大改善,进而提升上市企业估值。“本次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直接在北交所IPO,允许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企业重新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对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的认定口径调整,将显著缩短企业的上市时间。”郭天顺说。
市场利好
粤企业借力北交所 实现业绩技术双突破
如今,不少广东企业借力北交所,实现了业绩和技术的双突破。从业绩来看,今年上半年,广东省2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45亿元,同比增长20.09%,实现净利润13.60亿元。去年,27家上市公司2022年度全部实现盈利,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56.26亿元,同比增长70.74%,净利润33.62 亿元,同比上升26.16%;其中净利润最高的为贝特瑞(22.90亿元),在全国北交所上市公司中排名首位。
上市企业对北交所的感受如何?位于广州番禺区的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迪威”),是广州第一家成功申报在北交所上市的本土企业。事实上,早在2015年,奥迪威便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并公开转让、纳入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但到了2020年,面对国产替代、技术升级的双重机遇,在多重竞争压力之下,公司也期望能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快技术升级和新产品产业化步伐。
奥迪威董事长张曙光回忆,当初计划从原精选层撤材料、拟上创业板,后来恰逢2021年北交所宣布设立后,便第一时间申报北交所。“从申请到上市的10个月时间里,我们没去北京,在广州就把所有的申报等事项办好了,十分便捷、高效。”张曙光表示,从2022年6月上市北交所至今,公司不仅知名度显著提升,运作资金也更充沛了,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深度布局三个募投项目。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同比双增长,近期在技术上也实现新的突破。
郭天顺关注到,北交所对广东中小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有些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前,年利润大概在3000万元~5000万元,在北交所上市后,不仅募集了发展所需资金,业绩更上一层楼,且成为上市公司后品牌效应增强,上下游合作商对企业也更加认可,企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郭天顺说。
27家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6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广东省累计27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累计募集资金60亿元。其中2022年度,广东省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累计募集资金25.11亿元,较2021年度12亿元翻一番,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目前,广东省27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家、节能环保产业4家、生物产业4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3家等。其中,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数量位居北交所全市场第一。11家为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1%左右。
专精特新“小巨人”是北交所的“后备军”。据公开资料,今年7月发布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广东省小巨人企业658家。完成公示后,广东省前五批小巨人企业将累计达到1525家,位居全国第一。
落地举措
加大扶持力度 奖励上市企业
广东证监局表示,将加强与工信、金融等部门协作,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北交所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重点地市逐城推动、重点企业逐家引导”的思路,引导推动珠三角各地市符合条件的企业紧抓北交所上市机遇,依托“三所一中心”流动工作站机制,提升粤东西北在地化服务水平。
广州:计划未来3年新增75家上市企业
当前,广东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如广州发布新一轮“领头羊”助力产业领跑行动计划,计划未来3年新增75家上市企业,募集资金1200亿元,做强做优资本市场“广州板块”;湛江出台全省首个推进企业赴北交所上市专项行动计划,加大企业上市财政资金奖励力度,北交所上市最高奖励900万元,新三板挂牌最高奖励170万元,力争实现至2025年末全市新增2家以上企业在北交所挂牌上市,新增6家以上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北交所高质量发展为证券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广发证券表示,在辅导北交所项目中小企业方面,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化服务,积极践行“研究+投资+投行”的综合服务模式,引导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在北交所上市。
万联证券董事长王达表示,将以北交所业务为切入口,一手抓“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手抓省、市、区属国有产业集团,发挥“投资+投研+投行”的协同效应,重点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大消费等行业加大布局,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工具着力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