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松湖)前日,2023大湾区博物馆发展大会在松山湖科学城开幕,以“面向未来的博物馆”为主题,在为期3天的会期中举办1场主场会议、4场平行会议、1场品牌展览、1场全国博物馆文创供应链洽谈会,以及两条文博游径调研交流活动。超300位全国重点博物馆、美术馆、相关院校以及省内城市的“文博大咖”面对面交流,一起探讨大湾区博物馆美术馆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和创新发展之道。
博物馆的发展是可持续的
东莞早在2004年便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如今全市有博物馆、类博物馆53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10家,列全省第二。
大湾区博物馆发展大会总策划折彦龙说,本次参会的博物馆,既包括历史的博物馆也包括艺术的博物馆,更有科学的博物馆。他认为,博物馆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也是面向未来的,社会力量的参与对博物馆发展尤为重要,希望松山湖能充分发挥博物馆联盟的作用,动员各种力量广泛参与博物馆教育推广,并进一步挖掘企业需求、旅游研学需求,建设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表示,博物馆展览既是传播公共文化的一个殿堂,同时也应该成为人民文化休闲的选择之一,“相信未来的博物馆有更好的建筑空间,能够让公众更喜欢、更享受其中。”
面向未来讲好大湾区故事
“本次大会与传统的博物馆交流会有所不同,活泼热闹、有趣味性,也充满了数字化的色彩,带来了众多博物馆行业的创新数字化文创产品,与东莞的产业链、制造链遥相呼应。”东莞市博物馆馆长李历松称,未来的博物馆也应该基于先进技术与文物结合,与新时代的生活方式结合,多元化解读,面向未来讲好大湾区故事。
“我认为如今最重要的可能是博物馆的观众发生了一些改变。观众不是一成不变的,未来的观众与现在的观众是不一样的。”苏州博物馆副馆长李喆建议,要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更重要的考虑是面向未来的观众应该怎么去做,要开展什么样的展览、什么样的活动,做什么样的文创开发,又应该如何通过新颖的方式以及一些多媒体展示的手段去打造博物馆品牌。“希望未来更多新馆在建设之后,能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展示、更先进的设施,为观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