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热土
科创人才集聚

广州日报 2023年09月07日

东莞有东莞理工学院等一批高校培养科创人才。

东莞每年都举办高层次人才周活动招揽海内外人才。

  迈向科创制造强市②

  在东莞市松山湖人才大厦,邓文俊刚从香港返回东莞就马上投入工作。2018年,邓文俊离开香港独自一人来到内地创业,于2019年4月在东莞正式创办创龙智慧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主攻AR技术在软件和产品设计上的应用。在他看来,东莞拥有独特的优势,是大湾区的创业乐土。

  近年来,越来越多创新创业人才汇聚东莞。去年8月,广东省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强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东莞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核心提高发展能级,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加快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东莞坚持把人才作为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围绕科创制造强市的发展目标,科创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直建  图/受访对象供图

  科技人才乐于来莞创新创业

  2018年,年仅29岁的港籍青年邓文俊怀揣在香港创业赚到的第一桶金,萌生了来内地发展事业的念头。经过在大湾区多个城市实地走访考察,他最终将创业基地选在了东莞。邓文俊认为,东莞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产业链,能让研发设计的产品快速对接到企业生产。同时,东莞的区位优势明显,无论是去广州、深圳还是回香港都特别方便。松山湖科创氛围浓厚,高新技术企业众多,高校也多,资源的交流对接更有效率。

  2019年4月,邓文俊在东莞松山湖正式创办创龙智慧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主营软件研发(以下简称“创龙智慧”)。公司研发的应用AR技术软件产品被广泛用于教育产品、商业推广、活动展览等领域。邓文俊透露,在创业初期,当地政府以及产业园的各项扶持政策为他提供了很大帮助,解决了很多困难。创龙智慧自2019年入驻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以来,获得了包括项目启动资金奖励、专利申请补贴、租金减免等实实在在的福利。对于不熟悉相关手续流程的港籍青年,基地还配备企业管家进行专人对接,并提供人才政策、财务、税务等咨询服务。

  今年,邓文俊又成立了新的公司,为有志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香港人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目前已成功协助两家企业进驻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据了解,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作为引进港澳创新资源、吸引港澳人才来莞创业就业的重要平台,累计引进了119个具有港澳籍或港澳高校教育背景的人才项目在园区落地发展,汇聚港澳青年超过百人。

  将东莞作为创业根据地的还有海归博士、先知大数据董事长余旸。余旸是东莞面向海外引进高水平创业领军人才的其中一员。2018年,他与人工智能科学家梁帆教授携手,联合创立了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这几年来,先知大数据积极为东莞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服务,用数据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人才的扎根又产生明显的集聚效应。目前,先知大数据200人左右的团队中,90%是来自高校的研发人员,20%为海归硕士、博士。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院长张国军来到东莞10多年,亲身经历了东莞十年来的迅速发展。据张国军介绍,工研院是东莞32家新型研发机构之一,也是东莞贯彻“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发展理念的产物。自成立以来,工研院已组建了600余人的研发团队,1000余人的工程化团队。张国军认为,东莞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得非常好,还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人才创业。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东莞的区位优势突出,正是他们发展的好机遇。

  频抛“橄榄枝”引才效果明显

  东莞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助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些年来,东莞一直吹响“是人才,进莞来”的引才号角,围绕科创制造强市的发展目标,加速科创人才集聚,推动人才工作跨越式发展,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大湾区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之一。除了连续多年举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招引海内外人才之外,东莞市委组织部、东莞市人社局等部门每年都会推出各项招才引智的活动。

  就在上个月,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研电赛”)全国总决赛在东莞举行。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历史悠久、含金量高的赛事之一,该赛事是首次在东莞举办总决赛。东莞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向参赛的各高校研究生抛出“橄榄枝”。东莞市委副书记、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炜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东莞诚挚欢迎包括研电赛决赛选手在内的青年科创人才来莞创新创业、扎根发展,将全方位为来莞人才提供就业创业、成果转化、工作生活等贴心服务,让更多科创人才在莞筑梦、逐梦、圆梦。

  为给更多高端人才提供科研的广阔舞台,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出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出台“1+28”人才配套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发展前景、服务配套和人文关怀,覆盖了科技人才、特色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技能人才等不同群体。

  对于科创人才,东莞出台的各项扶持和奖励政策相当给力。据悉,东莞市专门设立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经济贡献奖励专项资金,大力引进培养研发人才,对产业创新人才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对新引进研发人才的单位,符合条件的每年累计补贴最高达100万元。对于2022年1月1日后新引进的硕士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或高级技师,东莞市给予最高2万元至30万元人才引进综合补贴。今年,东莞市人社局又发布对新时代新引进创新人才综合补贴和能力提升扶持的相关政策,新引进创新人才综合补贴最高达30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东莞人才总量超过了282万人,较五年前增长了136.9万人,人才增速快于GDP和人口增速,人才总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其中,高层次人才增速明显,年均增长19.26%;全市高端人才五年实现翻番。在东莞工作或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已超过20万人,持有优才卡的高层次人才超过2万人。

  加快高水平大学和科创平台建设

  东莞要加快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集聚,除了大力引进科技人才之外,利用本地高校培养人才同样重要。《意见》明确,东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高地,要高标准筹建大湾区大学,加快建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支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提升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算上正在筹建的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市内的高校共有10所。

  作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东莞理工学院的全国排名不断跃升。近4年来,东莞理工学院投入34亿元专项经费,扎实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数字化治理转型和办学条件改善,均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2021年,该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不仅如此,东莞站在“双万”新起点上,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举全市之力筹建大湾区大学,助力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快速变化、支撑和引领大湾区科创发展的高端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于提升大湾区科创竞争力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学科设置不仅贴合东莞产业发展,还引进港城大优势学科和资源。

  在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同时,东莞也强化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以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先进阿秒激光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稳步推进,正在不断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广州日报东莞新闻DGA17创新创业热土
科创人才集聚
2023-09-07 2 2023年09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