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方寸地 变身靓公园 海珠区素社街在逼仄老城区里“腾挪”出1500平方米公园 2021年09月24日  廖靖文

位于基立北街和基立下道交界处的公园,为居民提供了一方休憩之地。

微改造后的素社街,充满文化气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这里什么时候有了一个靓丽的公园?变化太大了!”日前,来海珠区素社街基立北街访友的黄阿姨惊喜地发现,朋友家旁边原来的荒地变成了鲜花盛开的公园。居民在这里锻炼、休闲,其乐融融。原来,这是广州市、海珠区在素社街持续推进“微改造”的成果之一。

  素社街是海珠西部老城区街道,1.1平方公里的辖区范围内聚集了7万多人口,60岁以上长者占户籍人口的比例超过三成。街道面积小、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公共设施较为陈旧、公共空间相对缺乏。2017年,素社街兰蕙园小区的“微改造”成为海珠区首批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之一。以此为序幕,素社街以民生诉求出发,通过一步步的微改造,实现街区环境的大变化。

  基立北街的公园是素社街“微改造”的第6个项目,这里前后紧邻前进路幼儿园、前进路小学(北校区),建成后成为街道辖内唯一的公园。

  跟市内很多街心公园、口袋公园不同,这个公园地块并非公共用地。据素社街党政办工作人员吴秉新介绍,这个公园地块是基立北街7号、9号物业的绿化用地,原来是封闭管理的,因为物业方缺乏资金进行维护,之前地块杂草丛生,不仅不能发挥绿化用地的作用,还成为蚊虫滋生之地。

  素社街在成功推进兰蕙园、稔岗社区等微改造项目后,继续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与基立北街7号、9号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协商,逐门逐户征求住户意见,并充分征求产权单位意见,最终争取到普遍支持,同意将该绿化用地纳入微改造项目范围,建成后在规定时段免费向公众开放。

  记者看到,公园位于基立北街和基立下道交界处,空间宽敞,栽种不久的榕树已经形成一片片树荫,粉色的鸡蛋花和灌木点缀其中,还有石凳供人休憩。不少长者正在跳健身操,还有老人家带着孙子在小径上嬉戏。据介绍,为充分尊重住户的意见,公园实现限时开放(每天7时-19时)。

  对这个安排,周围的居民表示理解。“我们来晨运和健身,这个开放时段够用了。自从多了这样一个活动空间,街坊们都很高兴。”居民卫叔说。

  “我们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理顺公园绿化管养。”素社街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该公园非公共用地,绿化养护管理跟普通公园有所不同,将以党建引领,继续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对公园进行优化提升,使其保持靓丽、更加惠民。

  作为素社街第一个实施微改造的片区,兰蕙园小区如今处处绿意盎然,垃圾分类投放点设施完备、造型别致。让居民赞不绝口的并不只是“面子”,还有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的“里子”。

  “环境好都看得到,但更多的改造细节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化粪池重新修过,大雨不会水浸、不会有臭味。楼梯增加了扶手,老人家上下楼都安心……”居民陈叔将社区改造后的变化娓娓道来。

  令陈叔颇为自豪的是,兰蕙园并不是围院式管理的封闭小区,也没有物业人员,改造后一直很安全和谐。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兰蕙园小区自治管理小组”,开展日常巡逻、绿化认领等自治行动,有效巩固微改造成效。